跳到主要內容區
:::

享受校務評鑑~發展亮點學校計畫帶來的壓力與緊張感

大甲區德化國小李永烈校長 01/27/2014 3015 點閱

一、前言

  評鑑大師史塔夫賓(D. L. Stufflebeam)曾說:「評鑑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為了要證明,而是為了要去改進。」然而,評鑑是全天下最弔詭的事情,大家都不喜歡它,又必須強迫自己接受它。我們都知道校務評鑑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就像是健康檢查一般,希望藉由外部專業的團隊,來檢視學校的優缺點與特色,帶來改進建議與肯定;然而,我們更擔心校務評鑑所帶的證明目的,例如此次本市辦理校務評鑑—發展亮點學校說明會時,局長特別談到,此次評鑑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引導學校發展特色,評出亮點學校,進而幫助學校招生,降低少子化的衝擊。如此一來,各校就不僅止於自己跟自己比「過不過?」的改進問題,而是校際間「亮不亮?」的榮譽與面子問題。

二、參與校務評鑑的心得

  此次個人有幸帶領德化國小接受臺中市校務評鑑—發展亮點計畫的第1梯次受評學校,當初本著藉由外部專業團隊來重新檢視學校的各項行政與教學,進而從中發現學校待改進的地方,尤其是學生的學習方面,讓教職團隊能夠把學校的行政、教學、學生的學習做整理,是個人說服學校同仁申請首梯受評的主要理由。而經過實際的評鑑後,深感此次的校務評鑑已比縣市合併之前個人歷次參與的校務評鑑模式進步許多,包括宣導說明會、評鑑報告試寫工作坊、受評梯次選擇安排、委員遴選以及評鑑程序等,融合WASC(美國西岸大學認可評鑑協會)、學習共同體及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理念,過程嚴謹,程序公開透明,而且帶進「入班觀察」,聚焦在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主軸,顯然是一次教育局下了極大決心,要建立以「臺中市中小學校務評鑑—發展亮點學校」辦理模式為全國各縣市校務評鑑為典範的教育施政作為。我輩有幸能躬逢其盛,是相當難得的機緣。

三、參與校務評鑑的想法與建議

  個人以第1梯次受評學校的準備經驗,針對此次校務評鑑提供一些想法建議,就教於各方專家與尚未接受評鑑的學校:

(一)申論取代問答,引導專業與創意:個人參與的二次校務評鑑經驗中,上次的評鑑向度多達9項100多條指標,比較像答覆問答題,評鑑項目既多且細,評鑑成績的好壞跟資料卷宗夾的多寡與厚薄有很大的關係;而此次所設計的5個向度20個指標涵蓋面較大,比較在像答申論題,必須要去主動呈現學校做了什麼?如何讓教師教學有專業?學生學習有成效?只要學校能因學校的條件提出因地制宜的專業想法與做法,委員也大都能給予具體的回饋與肯定。

(二)教學與行政並重,鼓勵省思與行動:此次評鑑限制了報告及佐證資料的頁數,鼓勵學校行政準備重點,應聚焦在「讓師生教學受益」的支援行動上;而且依學校規模採取了1-2天的實地評鑑,即是要儘可能讓評鑑委員進入每一個班級進行觀課,為教學現場帶進專業的省思。

(三)效度與信度兼顧,強調程序與公正:臺中市全市中小學達306校,此次校務評鑑要分4個學年8個梯次才能評鑑一輪,因時間、人與事的變因極大,其中複雜度及準備工作的繁鎖,非我們能想像。因此評鑑的效度與信度是最重要的關鍵,所幸本次評鑑從開始即由負責師資培育的大學主辦,評鑑委員遴聘也以具備中小學實務教學現場運作經驗為主,經過嚴謹的長期性與系統性培訓與觀察,而評鑑當日的標準化操作流程,也大大的提升了此次校務評鑑的公信力。

(四)發展特色與亮點,重視自主運作機制:臺中市幅員廣大,山邊海濱城鄉學校條件差異極為懸殊,因此這次校務評鑑並不是要讓所有學校成為一樣的學校,而是要引導各校根據自己的學校願景理念、師生條件及社區資源,以自主運作機制,長期發展與累積,透過委員的輔導與協助,形成各校的亮點與特色,讓大臺中校校有特色,處處有亮點。

四、結語

       走過校務評鑑,才發現評鑑原來是起點,而不是一個終結。個人常跟學校同仁分享:「我們要享受校務評鑑過程當中,所帶來的壓力以及緊張感,在準備及受評過程中皆是一種學習。」願全市中小學師生因此次的校務評鑑,得以提升與成長。

分享:
:::

教育領航

十二年國教全面啟動~中投區適性入學一本通
享受校務評鑑~發展亮點學校計畫帶來的壓力與緊張感
新取向臺中市中小學校務評鑑之意義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