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從實驗教育觀點看特殊教育

和平區中坑國小邱義隆校長 08/22/2017 1796 點閱

       特殊教育從民國73年12立法公布後,至今總共經過了8次的增修,最近一次則於103年6月中完成立法公告。而我國的實驗教育法,則歷經二十餘年的醞釀、溝通與理解,終於在103年11月底,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為體制外的學習管道,開了一道曙光。看似在天平的二端,且立法精神與立法目標都不同的法案,卻都在103年完成修正與立法,也正為體制學習之外的孩子,給予更大的照顧與彈性。

       特殊教育重視個別孩子的學習權,在最少的限制環境下,提供資賦優異學生,與各類的身心障礙孩子,量身規劃的個別化教育。反觀實驗教育,則反思現行教育體制下,有一大部分的孩子並不適合接受現有的教育體制;或是有特定的教育理念者,所進行的教育改革。兩者,其出發點與立法精神,雖有許多差異之處,但個人認為確有下列共通之處,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試分享之:

一、重視個別化的教學:

       特殊教育:提供量身打照的學前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IFSP)、個別化教育計畫 (IEP)、個別化轉銜計畫(ITP) 、個別化的

                        服務計畫(ISP)等。

       實驗教育:重視每個孩子的學習權、學習速度額與自我的學習規劃;因為[學習]這件事是屬於孩子自己的,自己掌握進

                        度與學習步調,也是個別化的教育精神。

二、重視差異化的教學:

       特殊教育:特教老師在依個別化教育計畫 (IEP),為特殊教育孩子提供教育服務時,除了考量學習者在群體中的外在學

                        習差異外,也特別重視學習者的內在學習差異。

       實驗教育: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學習興趣不同、學習速度不同,內在與外在的學習差異都不同,實驗教育給予學習

                         者最大的差異空間。

三、跳脫年齡的限制:

       特殊教育:教師在為孩子安排課程進度時,打破年齡與年段的限制,學習者 的能力基礎是最主要的考量。

       實驗教育:在不分齡(混齡)的學習環境下,年級與年齡只是教學制度上的參考而已。甚至是無制式教材、無固定教學進

                        度,更無固定同年級的同學,因為參與實驗教育的孩子,有最大的學習自主權,老師扮演的角色是引導

                        者。

       中坑國小進行混齡實驗教育,已邁入第三年,國內的實驗教育在這幾年內,似乎也成為顯學。在實驗教育(另類教育)浪頭上的我們,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感謝教育部、本市教育局長官們的支持與協助,台中市的實驗教育已然成為全國學習的典範了。

從實驗教育觀點看特殊教育(圖片1)  從實驗教育觀點看特殊教育(圖片2)

分享:
:::

教育領航

從實驗教育觀點看特殊教育
正向行為支持的理念與策略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