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張開大嘴巴  你看見幾朵花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蕭寶玲教授 09/27/2018 1561 點閱

 一、前言

      「來了!來了!從椰子樹上輕輕的爬下來了。」,大家一定聽過楊喚的詩「夏夜」吧!其實被編入中小學教科書中的楊喚兒童詩還有「春天在哪兒呀?」、「小蝸牛」和「小螞蟻」等,除此之外,根據楊喚優美的文字所衍生的創作很多,不但有圖文並茂的繪本,還有聽得到的合唱曲,看得見的偶劇等。楊喚的詩中總有可愛的孩子、聰敏的動物、活潑的植物,尤其是花朵;例如:在「美麗島」的這首詩中,他說「美麗的花朵成群結隊的開」,甚至楊喚也寫了一首詩:「花」,描寫搖響鈴子的鈴蘭花、吹喇叭的牽牛花、梳白頭髮的蒲公英、用雨水洗臉的百合花等。筆者最近擔任一所國小志工隊的研習活動講師,這個以「張大嘴巴,你看見幾朵花?」為名的研習,以楊喚的詩「毛毛是個好孩子」為主軸,描述花園裡十個擬人角色:搖著扇子的芭蕉、急急叫的蟬、頑皮的蜜蜂、鼓著肚子大聲罵的青蛙、麻雀使者、蝙蝠守衛、繞著太陽不斷地打聽夏天消息的向日葵、滿臉塗著胭脂的牽牛花、暗戀夏天先生的荷花、愛護小草的月亮媽媽,都在等待夏天的到來。花朵女孩們爭先恐後地把臉探到籬笆外頭四處尋找夏天,蟲鳴蛙叫卻向夏天抱怨「太陽大,熱壞啦!」,運用多元智能的理論作設計,透過跨領域的實踐活動,期能達到美感教學能力帶著走的目標;藉由教育電子報本專欄與教育夥伴們分享美感教育理念。

二、多元智能的理論設計

       根據MI(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論的「多元智能活動設計」,以楊喚的詩作「毛毛是個好孩子」為文本,透過「複合與新媒材」的使用訓練教學者「設計遊戲的能力」。首先進行「一起來唸圖文詩」,透過「藝術創作」訓練「以繪圖的方式呈現的能力」,進行閱讀與設計圖文詩的能力開發;接著操作「花的紙偶戲」,透過「看圖說故事」與「閃示卡」訓練「視覺化的聯想能力」,並且進行猜謎搶答與戲劇表演能力的開發。

三、跨領域的實踐活動

     「一起來唸圖文詩」是由視覺藝術出發,透過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專業,進行語文的跨領域活動。由老師發下一張空白的紙張,引導學生把「毛毛是個好孩子」這首詩混用「寫」字和「畫」圖表現出來。老師可依學生的個別需求,提供詩文中動物與植物的特徵說明。剛開始只畫出「名詞」(例如荷花),接下來要求他們把「動詞」畫出來,如果還有時間,可以把「形容詞」或「副詞」(例如「羞答答的」)畫出來,以上程序依學生適應與孰悉的狀況來決定速度;最後,把這張「有圖有文」的創作拿在自己手上,大家一起來唸圖文詩。

    「花的紙偶戲」是由視覺藝術出發,進行表演藝術的跨領域活動。首先發下一張正方形的空白紙,教導學生進行「東西南北」的摺紙;接著在摺紙外觀畫上一種「動物」(例如青蛙)的臉或頭,摺紙內部的上下和左右各畫一朵花(例如向日葵、荷花)。青蛙嘴巴先是閉攏,當手指左右操控摺紙把青蛙的嘴巴張開時,就可以看到向日葵,當手指上下操控摺紙,動物嘴巴再度張開,這次看到的是荷花。倘若時間允許,就在動物臉旁附加一對紙手和紙腳,強化牠的個性。看著學生們操作動物嘴巴開合的速度和節奏,聰明的老師應該知道,接下來要怎麼讓這一大串動物帶著牠嘴裡的花朵上臺,盡情地玩猜謎遊戲或表演戲劇吧?「張大嘴巴,你看見……?」

四、結語

       筆者於師培機構中的授課通常從「視覺與空間」的角度進行學生智能開發,除大量納入繪本中的視覺元素,並透過實際操作,確保師資生能自我覺察與生俱來的視覺空間智慧,以強化未來進行美感教學的信心。

       我想許多讀楊喚兒童詩長大的老師,都很感念這位太早離開我們的詩人。這個活動的設計,提供老師們帶領學生認識楊喚的機會,大家一邊做一邊演,九月七日是楊喚先生的生日,讓我們用多元繽紛的作品,呈獻給這位將臺灣文學滋養得又美又甜的作家,製作的材料很簡單,只要一張紙、幾支彩色筆就可以了,馬上進教室去試一試吧!

分享:
:::

教育領航

張開大嘴巴  你看見幾朵花
外埔100迎花博 農情美感閱家鄉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