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社群軟體與交流網站對於國際教育推廣之助益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鍾宜興副教授 10/23/2018 944 點閱

一、前言--國際教育即跨越疆界

      臺灣在2004年全面展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標舉出十大基本能力,其中第六項為「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越十年,教育部於2014年發布以九項核心素養為改革理念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其中最後一項為C3的「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兩次改革,皆以(多元)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了解)為課程設計的重大目標。無論文化學習或是多元文化,國際了解或是國際理解,課綱改革凸顯跨越疆界之必要。前者在於破除文化隔閡,後者則是化解政治分野。隨著科技的進步,構築在國家之間的壁壘越來越模糊。然而,在崇尚多元自主的時代,文化之間的隔閡卻益發凸顯。因此,越過國家疆界之後的跨文化溝通成為國際教育的重點。

二、運用科技跨越疆界

       文化疆界,一道無形的障蔽,卻容易禁錮心靈。透過交流可以打破心靈的疆界。交流可以是實體或是虛擬的跨界活動。惟,實體交流需要足夠的經費與周詳的籌備。反觀,虛擬空間的交流則拜科技之賜,較能節省經費與時間。近年來,由於社群媒體(social media)的軟體開發,諸如Facebook, Twitter, Line, Youtube, WhatsApp, WeChat, Instagram, Messenger, Skype等等,皆使跨國交流更為簡易(Comp, 2018)。另外,亦有相關組織運用軟體,建構交流平台促使虛擬空間之國際交流的開展更為容易。因此,國際教育可以透過相關社群交流軟體,自行完成跨國交流活動;或是運用不同組織所建立跨國的交流平台,建立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ing),達成國際教育的目的。

       在科技與組織的協助下,社群可以輕易地創造出一對一,一對多乃至於多對多交流之可能,建立符合不同需求的交流平台。交流傳遞訊息的管道可以是文字,語音或影像的存取,得以留下資訊,等待回應;亦可以將上述資訊即時傳輸,達到立即回應的效果。簡言之,此等媒體之運用具有訊息傳輸快速、不受距離限制、個人化與節省經費等優點。

       如要達成以上所述效果,充分運用此種科技所帶來的便利,國際教育人員需要具備以下幾項能力。首先,人員必須獲取通訊軟體的運用知能。舉例而言,運用Skype為交流媒體,需要下載軟體之外,雙方必須先行接觸,完成設定。Youtube除了上傳影片之外,還可以設定對話功能,還可以現場直播。因此,要想運用軟體,就必須擁有該軟體的基本知能。

       其次,人員需要掌握國際交流網站的相關資訊,例如,透過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所建立的平台「線上學校」(schools online)(British Council, 2018)尋找伙伴學校,參加國際學校競賽,或是選取教學相關資料等。或是參與國際教育資源網(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Resource Network, iEARN)(iEARN, 2018)相關方案,則須知道該平台進入的管道與資訊。

       最後,人員應有妥善運用的能力。以line為例,臺美兩國高中生可以透過line進行歌曲編舞之交流,雙邊共同設定所選用的舞曲,然後每四小節接力編舞,所編舞的影片上傳,並將意見以文字傳輸,如此可不受時差之影響。但臺灣與日本的中學生亦可以用此,彼此交換語言學習,及時對話,同時將重要文字寫出。至於iEARN則提供各種不同目的與設計的方案,例如泰迪熊計畫(teddy bear),在不同人員的運作下,也會有天差地別的效能。

       有鑑於社群交流軟體的快速發展與相關網站的便利,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在其所執行的中小學國際教育推廣計畫中,提出中小學國際教育國際交流網站與通訊軟體培訓研習。該研習已於今年六月於南北兩地各舉辦一場。兩場反應頗佳,顯示臺灣中小學推展國際教育的人員已體認社群軟體新科技所帶來的衝擊。今年12月8日將會於花蓮(假東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舉行。報名期間為10月8日至11月25日。相關資訊可洽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電話05-2720411轉26257或26258,電子信箱intl.ccu@gmail.com。

三、結語--科技增能以面對衝擊

      人類交流的方式與管道,從語言傳送,到文字記載,進而到以科技產品的影音留取。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交流也因工具的發明而產生丕變,改變「社群」的定義與活動方式。科技的便捷衝擊著國際教育的發展。

      臺灣從2011年發布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以來,國際教育成為教育政策重要的一環。然而國際教育的推動,不論在課程發展、教學設計與國際交流活動,都須隨著科技之發展而推陳出新。與此同時,學校亦須添購相關資訊交流的軟硬體設備。人員必須擁有掌握通訊軟體與交流網站的知能。易言之,白皮書中所設定的四軌(教師專業成長、國際交流、課程發展與教學、學校國際化)發展都必須面對通訊軟體與國際交流網站的衝擊。然而,面對衝擊的最佳方式,並非對抗,而是充分運用。  

參考文獻

British Council(2018).Schools online. Retrieve from https://schoolsonline.britishcouncil.org/global

Comp, D. (2018).The rise of social media in public influence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Retrieve fromhttps://www.ieaa.org.au/documents/item/1147

     國際教育資源網(iEARN)(2018). 關於國際教育資源網。Retrieve  from  http://taiwaniearn.org/index.php/about-us

分享:
:::

教育領航

從國際教育航向全球永續發展--我們都是同路人
社群軟體與交流網站對於國際教育推廣之助益
世界那麼大 教育往哪裡去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