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美在校園生活中的實踐

后里區月眉國小廖曉柔校長 01/09/2019 1094 點閱

    教育部自103年起,推出了以臺灣.好美-美感從幼起、美力終身學為理念的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畫,而第二期五年計畫業於107年10月公布,於108年開始實施,其理念則為美感即生活-從幼扎根、跨域創新及國際連結,延續第一期美感播種、立基與普及的主軸,第二期計畫更著重於課程的實踐與資源的整合。由此可知,國家教育政策正朝著培養學習者能夠覺察美、探索美、感受美、認識美及實踐美的方向前進。

  藝術大師羅丹說: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因此,在學校推行美感教育的同時,應該要讓「美」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中,以日常生活為起始點,喚起學生對美的感覺,培養學生有美的生活態度,最後才是對藝術的欣賞、了解,進而能創作。

從容之美

      現在生活步調快速,孩子們一到學校,不知不覺中被快速趕著,趕著要交出作業,趕著要做打掃,趕著要上很多的課,似乎沒有靜下來與慢下來的時間。趕著孩子要儘快完成這些事情之時,是大人覺得這樣能養成紀錄與好習慣,大人自己也能快速完成工作,但從容的步調,更能讓孩子穩定心性,享受生活的美好。晨光時間若能安排輕柔的音樂,是種不錯的選擇,境隨心轉,大家都能在舒緩的樂音中,放慢步調,好整以暇開始一天的校園生活。

 美在校園生活中的實踐(圖片1)         美在校園生活中的實踐(圖片2)

禮貌之美

       孩子來到學校,除了求學,更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待人處事態度。禮貌是最基本的要求,不論是跟師長打招呼,或常將請、謝謝及對不起放在嘴邊,都是學校生活教育的一環。目前的社會現狀,講求個人表現,常忽略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份際與禮儀;展現自我和注意禮儀,並不衝突,當勇敢的表達自己時,並不意謂可以隨意指責他人。我們應該在校園生活中,營造輕聲細語,相互尊重的氣氛,每個人都有禮貌,舉手投足之間散發出的氣質,肯定是一種美。從師長做起,大人的身教就是最好的示範。

自然之美

       大自然是陶冶性情最好的老師,幫助孩子觀察自然,接觸自然,讓孩子知道自然處處皆美。孩子們知道學校哪裡有大樹嗎?孩子聞過下過雨的泥土味嗎?孩子懂得俯身欣賞操場邊的小草或小花嗎?學校生活不該只有黑板和作業,應該適時鼓勵孩子接觸校園中的自然環境,欣賞校園裡的一景一物,讓孩子發現原來某些葉子在陽光照射下會發亮,蝴蝶的蛹會依據環境而有不同的保護色……。自然之美,會愉悅而且豐富孩子們的心靈。

  美在校園生活中的實踐(圖片3)         美在校園生活中的實踐(圖片4)

       而月眉國小就是所很美的學校,偌大的三公頃校地,處處綠意盎然,一早進校門就能聽到輕柔的音樂,走在走廊上,聽不到大聲喧嘩,孩子們看見師長必定是親切的問候,三分大的農地,是孩子們體驗自然的最佳場域,舉凡種菜、抓蟲和澆水,或是種植稻米時的插秧、挲草與收割,每個孩子都能在校園裡進行實作。我們想給孩子的是禮敬天地與愛人如己的態度,回到根本面學習,再給孩子多元的體驗與創新的機會。

美在校園生活中的實踐(圖片5)         美在校園生活中的實踐(圖片6)

    作家蔣勳說:所有的藝術,講的都是人的故事,所以,我們若不能讓美在生活中實踐,設計再多的課程,孩子也不會有所感動。第二期美感教育的目標是提升學生設計創新美感素養、營造美感學習環境及增進國民美學前瞻能力,期待美感教育能順利推展,就要讓美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回歸生活的本質,回歸人自身內心的渴望。

 

       

 

分享:
:::

教育領航

美在校園生活中的實踐
繁花美學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