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走讀八張犁社區 米食文化幸福味

西屯區泰安國小劉益嘉校長 02/01/2019 1238 點閱

     

       近年有關「食農」、「食育」、「食安」的議題全面受到民眾重視,國人對於農業的社會認知已逐漸翻轉,對於農產品安全與飲食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昇;西屯區泰安國小位於臺中市西屯區之西北角,校地寬廣、綠意盎然,校園周邊與學區中依舊保有大範圍的稻田耕種,可以說是都會型學校中難得的景觀與環境,也因此,學校特別重視「食農教育」的推廣,近幾年來更與學區中的廣福社區發展協會合辦「走讀社區米食文化幸福味」的活動,讓孩子們走入社區,感受早年農業社會的氛圍與年代背景。

 

     「稻草編織藝術」是廣福社區發展協會推出的第一個主題活動,這個活動結合社區中的農事達人、社區耆老與里民,一起回憶創作早年的稻草編織工法;農業社會收割後的稻田,農民們會將脫了穀粒盡淨的稻草桿,紮束成一小捆一小捆的「稻草欉」,旋開來豎立於田間,讓炙熱的太陽曝曬。等到這些稻草乾燥之後,將稻草欉堆疊在一起,高度約莫一人至兩三人高,上層是斗笠型尖頂,中圍圓而廣,底盤略窄,外觀上像個大陀螺,遠看猶如一朵朵金黃色的蘑菇,是臺灣農村的地標。 曬乾後的稻草桿,在早年農業社會有許多實用的用途,例如:編織草繩﹝民間俗稱『打草繩』﹞,在尼龍繩普及以前,台灣無論是擔柴、挑水、拉車,都離不開草繩,農民都以稻草自行製作日常所需的草繩,後來還慢慢地又發明出許多不同的稻草編織物品。泰安國小的孩子們也在農事達人的指導下一起編織稻草,體驗農業社會農忙時期的生活體驗,最後坐在廣興宮廟埕前,再來一碗西南屯區在地人所熟悉「麻芛湯」,這是最甜美的滋味。

 

         走讀八張犁社區 米食文化幸福味(圖片1)         走讀八張犁社區 米食文化幸福味(圖片2)

 

     今年寒假前學校幼兒園的米食文化課程「紅龜粿」也非常有年味,紅龜粿是臺灣傳統米食之一常用於節慶、拜拜或祝壽場面取龜壽綿延之意糕粿形狀多以「圓」為主取團圓和諧之意;幼兒園老師們到張羅米食材料、粿印、蕉葉,還找了愛心媽媽到班上來教孩子,從搓揉糯米糰、包裹紅豆餡、再放入模子中壓整平,最後輕輕倒出壓好的紅龜粿,放在到蕉葉上,孩子們無不張大眼睛期待這香香QQ的「紅龜粿」可以享用。這次的活動除了在愛心媽媽的指導下,大手牽小手做了傳統技藝的傳承外,也響應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廣的「食農教育」及「多吃米」的觀念,真的相當有意義。

 

                  走讀八張犁社區 米食文化幸福味(圖片3)         走讀八張犁社區 米食文化幸福味(圖片4)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生活哲理,西屯區泰安國小就透過「走讀八張犁社區米食文化幸福味」,讓這樣的哲理在課程中體現。我們期待孩子的學習與社區文化連結,走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用心耕耘,因為他們知道:知足,就是一種最大的收穫。  

 

分享:
:::

教育領航

走讀八張犁社區 米食文化幸福味
食農教育 即是「全人教育」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