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青秀臺中 產學創新 人才圓夢

大甲高工簡慶郎校長 11/05/2019 1124 點閱

       為建立技術及職業教育人才培育制度,落實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特色,民國105年6月公布因應施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高級中等教育法」,將學校類型由實施多年的「高職」蛻變為「技術型高中」,聚焦「職業內涵」培育目標,更以學生為本位的「技術領域」教育哲學思維,在課程上彰顯核心專業能力之培育與應具備跨領域能力之養成,並兼顧人文與科技素養的學習。

  本文就技職教育體系發展、產學人才與創新培育模式分述臺中市技職教育扎根與開展之理念措施,分述如下:

一、完備技職教育縱向發展體系

  以學生為主體的技職教育整體發展可勾勒出圖1所示,包含以國小高年級到國民中學階段的職業試探教育、以技術型高中到技專校院階段的職業準備教育,以及從技專校院銜接到職場社會的職業繼續教育三大階段。職業試探教育以協助學生職業認知與對職業的認識為主。教育部近年來在各縣市發展設置國民中學區域職業試探與體驗示範中心,落實國小高年級、國一學生的技職教育初探,並銜接國民中學生涯發展教育,透過職業體驗輔導學生適性選擇,並針對具備技藝傾向學生開辦技藝教育課程,以達到職業試探目的。

  技術型高中則以職業準備教育引導為主體,透過優質化及適性均質化方案與技職再造、前瞻基礎建設等政策活絡學校整體環境改善精進,輔以課程符應職業準備教育階段學生職業專精與準備之目標。

圖1 技職教育階段目標(圖片1)
圖1 技職教育階段目標

二、鏈結產學優質創新合作模式

  臺中市政府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實施,落實學生適性就近入學,從104年起陸續推動以人才培育為主軸的青年希望工程與青秀臺中圓夢,鏈結國中小、高中職,並透過大專校院及在地產業資源,讓學習向上延伸、向下扎根,落實多元創新模式與活化機制,引進業界資源,縮小學用落差,協助青年創業就業輔導,提供技術專才適性就學就業機會,讓在地產業人才需求無虞,使臺中青年根留臺中。

三、人才與人力與產學創新模式

  廣義人力應包含被替代性高的人力、透過培育提高能力的人力,以及貢獻度高的人才(彭富源等,民107)。人才則是透過技職教育或職業訓練課程培育基本技術的養成人力,以產學合作方式共同培育具備特定專精技術的儲育人力。產學合作的目的就在培育構面Ⅰ、Ⅱ,及轉化構面Ⅲ功能實踐,如圖2所示。

圖2 人力與人才的區別概念(圖片2)
圖2 人力與人才的區別概念

  臺中市政府依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第16條略以:「…為培育特定產業基層技術人力,得專案擬訂計畫,報學校主管機關核定後辦理專班。」積極規劃產學合作創新優質模式,就人才與人力培育觀點,綜合圖3群科與產業對照分析,歸納產學合作可行模式如后:

圖3  群科與產業對照分析(圖片3)
圖3  群科與產業對照分析
  1. 專業基礎式:專班學生在學校依課綱內容學習專業技能後,直接銜接進入職場實習及在職培育進修。
  2. 契合技術式:產業提出人才需求特定之技術內涵,學校依產業需求技術別成立專班,該產業業師協同教學,共同培育未來能立即上手之專精專業技術人才。
  3. 客製專精式:產業殷切需求特定稀有技術人才(如木工裝潢、木模、鏟花、水電等),但需求數量尚無法達成專班之規模,透過短期職前教育訓練協助規劃產業在職培育的模式。
  4. 體驗精進式:產業提供學生假期職場短期實習體驗,並於畢業前開設密集職前教育訓練課程,且能薦送進修相關技術縱深培育。
  5. 產業模組式:以特定產業為模組主軸,鏈結高職不同群科發展該產業與群科關聯之特色課程模組,且配合業師專精職場教學,規劃銜接大學校院技術縱深進修之培育模式。
在職培育 學有專精(圖片4)
在職培育 學有專精
職前教育 訓練規劃(圖片5)
職前教育 訓練規劃
分享:
:::

教育領航

青秀臺中 產學創新 人才圓夢
結合技專院校落實「產學訓用」向上延伸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