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閱來閱美 關於國中小學校社區共讀站的幾個觀點

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黃俊熹教授/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張宏穀先生、曾郁雲女士 03/09/2020 1558 點閱

一、關於社區共讀站

        將學校圖書館改造為社區共讀站為政府前瞻基礎建設中「城鄉建設計劃」之子計畫,其執行目的為因應少子化,以校內閒置空間釋放活化與再利用。同時將美感教育導入學校現有圖書空間,學校委外改造設計及發包、政府資金浥注,使社區民眾走入校園提高校園公共化和使用率。圖書館空間結合學童的藝文創作、多元的教學課程設計使用、提供活動講台(表演舞台、說故事……)、動靜態的表演藝術、小討論室、共讀區、秘密基地窩區(跨齡共讀、書香環境、共學樂活)……

        所以社區共讀站與原學校圖書館有一些差異,包括其本質具較多之公共性、外向性,空間機能亦較活潑而富彈性。以參考國外較早推動的社區圖書館為例,如美國、新加坡等國近年是以「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理念所打造的一種全新社區服務模式。美國社會學家歐登伯格(Ray Oldenburg)把家庭居住空間定義為第一空間,職場為第二空間,城市的咖啡廳、酒吧、圖書館、博物館、公園等是第三空間。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本質上就是從「書」的空間轉變為「人」的空間,為社區居民提供社交和活動場所,承擔社會功能,達到凝聚人氣、智慧和思想的目的。[1]

        美國社區圖書館的指導方針始終未變-廣泛的自覺與平等,以及普及教育的機構形象。社區圖書館已成為社區文化活動的紐帶,提供給社區各個層面的人群以不同的服務。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兒童把它當作放學後的安全之所、老人把它當作排解寂寞之處、成年人把它當作自我完善之地、到美國的新移民把它當作融入美國社會的第一課堂。[2]

        由此可看出社區共讀站之有別於一般學校圖書館在定位上之差異,這也是在進行社區共讀站設計時須注意的重點。

註:[1] https://kknews.cc/society/yezpzzg.html

        [2]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8309202/

二、實務與案例現勘

        在過去幾年作者參與社區共讀站之審查及實地現勘的歷程中,各學校之運用空間大小與投入之預算資源,大致是接近的。即大多以2~3間教室大小及約250~300萬的預算進行執行。但在執行成果上卻是讓人驚艷,因在空間規畫、材質運用、家具設備之選用、色彩搭配及後續之營運管理上,均可看到學校單位、設計師、營造廠商的用心,共創多元、多功之空間。因篇幅關係,只以以下臺中市國中小之社區共讀站為例,說明其中令人印象深刻之幾個案例。

(一)社區資源之結合

           大肚國小於入口意象部分與社區在地產業結合,利用水泥磚板鋪面進行拼貼塑造出獨一無二的學校特色。

圖1:臺中市大肚國小入口意象(大肚國小提供)(圖片1)
圖1:臺中市大肚國小入口意象(大肚國小提供)

(二)社區資源之結合

           除硬體空間之規畫外,安和國中舉辦校內外多元軟體活動,以充分發揮共讀站空間之效益。

圖2:臺中市安和國中共讀站(本研究拍攝)(圖片2)
圖2:臺中市安和國中共讀站(本研究拍攝)

(三)特色空間或意象之營造

           社區共讀站之空間營造,經由學校及設計師們發揮高度之想像力與設計能量,塑造非常多的創意閱讀空間,其中之一如塑造穹頂秘密基地閱讀空間的立人國小。

圖3: 臺中市立人國小社區共讀站之空間營造(本研究拍攝)(圖片3)
圖3: 臺中市立人國小社區共讀站之空間營造(本研究拍攝)

三、一些關於社區共讀站的看法

        將閒置校舍轉型為圖書空間、以社區生活空間為學習環境,扎根在地文化、營造便民、優質之社區環境與終身教育據點。隨著閱讀學習及使用方式不斷更迭,學生及民眾的需求也因應時代及文化在轉變。故學習空間之使用方式及關係及需求也在改變。僅就作者經驗提供一些社區共讀站之看法如下:

        1.空間規劃:依跨齡使用者需求,將圖書室依開放、安全及便利性、夜間的安全使用管理等,讓具更親民的空間能有效利用。另新增視聽新設備或書籍、多元語言學習、自主學習空間等有效提供。在空間上各校用心設 計的自然採光、通風等物理環境、校園綠景融入等之考量更能提供使用者質與量的舒適感受。

        2.美感營造:校園特色、友善無障礙空間納入,綠植栽、友善的動線、活潑或溫潤的色彩、人因傢俱、學生作品展演,更讓閱讀視聽成為一種具智識與藝術氣質的美感享宴。

        3.共讀推廣:校方需積極的讓民眾參與校方活動、活化在地特色及積極招募志工的加入與訓練。讓閱讀習慣養成及培養終身學習,利用研習、讀書會、宣導、教學各活動參與使社區關係互動提升。

        4.永續經營:校方需積極推動社區互動,引入在地特色。社區文化也是學校營造特色的重點。在地情、在地人、在地用、在地故事的文化與傳承,延續連結在地歷史。

        5.使用後之評估改善:在空間的設計施作及後續校方執行外,在使用者之用後評估、共讀站營運後之管理意見提供等,需多收集相關資訊,以利將來改善和因應做參考。

        誠如教育部2019年舉辦最美共讀站之評選時,主要是依據「空間規劃」、「美感營造」、「共讀推廣」及「永續經營」四項指標,進行遴選優選學校。除融入在地、學校特色主視覺設計、更充實校園活潑氛圍與社區結合之模式等,讓學校為社區最美麗友善的景點。

 

參考文獻

1、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8309202/

2、https://kknews.cc/society/yezpzzg.html

 

 

 

 

 

分享:
:::

教育領航

閱來閱美 關於國中小學校社區共讀站的幾個觀點
全國最美的共讀站--西大墩悅讀美學館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