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日:100 年 6 月 10 日
發行人:教育局局長
出版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地址:42007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電話:04-2228-9111(代表號)
臺中市教育電子報自民國 100 年 6 月起,每月 10 日發行一期,為教育夥伴提供更快速便捷與寬廣詳實之教育資訊 ,歡迎各界關心教育訊息之舊雨新知,上網免費訂閱,並請廣為推廣宣傳。
一、教師是推動國際教育的重要人物
在全球化的衝擊下,21世紀人類的生活方式、社會與經濟的結構、與教育的體制,皆有所改變。全球世界各國開始關注因種族、性別、語言、經濟、宗教等社會文化的不同,衍生而來的衝突與社會公平正義的議題。透過學校推動國際教育,培育學生具國際觀、多元文化素養、與移動能力的全球公民成為教育的目標。
以我對學校推動國際教育的觀察,大部分的學校是以辦理國際節慶體驗活動學習各國文化,或是營造國際化校園環境、推動外語課程,有的學校更進行國際交流合作,辦理師生至國外參訪或是外國學校師生來訪活動。我認為學校推動這些活動或是課程,確實可以增加學生對國際文化的了解與學習,並能培養學生跨文化的互動知能。
然而,我也認為推動國際教育培養學生具有全球視野成為全球公民,學校除了以活動或是課程方式進行外,更應全面實踐於教師的教學,教導學生尊重與接納個體間的文化差異,進而了解自我及他人,以培育學生成為能反省、具有道德感、能關懷及具有社會行動力的世界公民。我認為教師是培養學生具有跨族群、跨文化的能力的重要關鍵人物,每位教師都是國際教育最重要的推手。因此為有效推行國際教育,以下我將以教師要有文化覺察,而且必須將文化視為其教學重要元素,說明教師如何以回應全球化下的國際教育。
二、教師應是文化的工作者—察覺心中的他者
今年年初我在苗栗遇見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當我讚美她的穿著,她用很有自信與驕傲的口氣說:「這是越南的國服啦,我是越南人啦!」我心想奇怪明明是台灣人,國語說得那麼好,怎麼會說自己是越南人?接著我問她國語怎麼說的那麼好?怎麼會到台灣來呀?她回答:「唉呀!我的爸爸是台灣人,我媽媽是越南人……」對話至此,我明瞭這個小女孩是我認知的「台灣新二代」族群。
這事件,在我心中造成些衝擊,身為師資培育工作者的我,自認為自己具有多元文化素養,常提醒學生刻板印象有如花園裡的野草是除不盡(Pang, 2001),因此要時時檢視存在心中的成見,不要「自以為是」的認為每一個人都跟著自己一樣的生活,不要讓偏見限縮我們對他人的了解。然而,原來要將他者放入心中、尊重他者的存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樣的衝擊是來自我必須放棄我的信念、我的理所當然。如同小女孩的事件,我必須尊重她的聲音,相信她是越南人。也就是,雖然我無法明白她的故事,但必須相信這個小女孩一定有她的原因,因為小女孩是她生活(文化)的專家。
因此,我認為時時檢視心中的各式各樣偏見,允許並察覺他人的存在,是全球化下,每位教育工作者該具備有的素養。推動國際教育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唯有在教師去除單一的觀點,面對教室中多元文化背景的學生,將他者放入心中,教師才有可能為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而落實國際教育的目標。
三、文化是教學不可缺的元素
Howard(2006)強調老師不能教不知道的事,因此身為師培教育工作者的我,經常問修習教育學程的未來教師:「你是國文教師,你敢不敢去教數學?」通常學生的回答是:「我不敢,因為我不會。」我接著挑戰學生問:「如果你的班上學生有人是經濟弱勢,或是有原住民、新住民、客家族群,但你/妳不是原住民、新住民,甚至不是來自經濟弱勢族群,你/妳知道如何教他們嗎?」師資生通常對這問題覺得迷惘,但仍回應說:「嗯?還好吧!我是教數學,又不是教文化的。」對話至此,顯現出多元的學生文化背景,對未來教師的教學似乎不構成挑戰。
學生的回應,讓我思索對於學生是誰,文化背景為何,該如何與學生對話,似乎不在老師們的教學設計考量中,也就是學生的文化背景不在教師們設計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脈絡中。然而邁入全球化的多元文化教室,面對來自多元文化背景的學生,教師是不是沒覺察「我們都在教別人的孩子」,會不會「堅持從自己的文化觀點出發進行教學」。
其實,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文化背景一無所知時,是無法進行教學的(Delpit, 1995);如果教師秉持著主流的意識,有可能看不清學生真正的需求、聽不見學生真正的訴求、體會不到學生真正的感受,如此一來而無法回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作為一個文化的教育工作者,教師除了要有文化的覺察,更要有實踐力,將文化的元素與脈絡視為有效教學的重要的元素,把來自學生的文化的語言、規範、傳統、價值放入心中,從學生「有什麼」的文化背景出發,設計出適合學生的課程,營造一個平等及多元的學習環境。
因此面對全球化推動國際教育,不管教師是運用以文化相關的教學,將文化為學習橋梁,連結學校文化與家庭文化(Ladson-Billings, 1995);或是運用文化回應的教學,以學生文化的知識作為課程設計與教學,使學習者進行有效學習(Gay, 2002);甚至是文化永續的教育學,用教育培養學生文化的素養,使文化得以保存永續(Paris& Alim, 2017),老師們必須承認文化是有效教學中不可缺的要素,並且進行文化的教學實踐。
四、讓我們的社會邁入本土與國際共存的時代
2020年世界各國爆發的武漢肺炎疫情,讓人們重新思考我與他者、我族與他族、我國與他國的關係,面對全球化相互依存的事實,推動國際教育促使學生覺察他者的存在、學習多元文化、全球關聯、與國際關係的知能,成為具有關懷社會行動力的世界公民,顯得益發重要。
我認為學校教育是世界改變轉化的先驅,應該實踐先行正義,讓學生不分族群、性別、階級、特殊性,在學校應具有一樣的公民權。因此學校推動國際教,教師應察覺學生的文化背景差異,並將學生的文化語言實踐於教學,如此一來,才能達到國際教育的目標,培育出學生跨文化溝通與前進世界的能力,成為全球公民。
參考文獻:
Howard, C. (2006). We can’t teach what we don’t know.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Gay, G. (2002). Preparing for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The Journal Teacher Education, 53(2), 106-116.
Ladson-Billings, G. (1995). 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ly relevant pedagogy.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32(3), 465-491.
Pang, V. O. (2001).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 caring-centered, reflective approach. New York, N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Paris, D. & Alim H. S. (2017). Culturally sustaining pedagog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justice in a changing world. The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11(1), 35-37.
創刊日:100 年 6 月 10 日
發行人:教育局局長
出版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地址:42007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電話:04-2228-9111(代表號)
臺中市教育電子報自民國 100 年 6 月起,每月 10 日發行一期,為教育夥伴提供更快速便捷與寬廣詳實之教育資訊 ,歡迎各界關心教育訊息之舊雨新知,上網免費訂閱,並請廣為推廣宣傳。
蔣偉民局長
蘇美麗科長
課程教學科王柏鈞股長、王琬璇老師;南屯區永春國小蕭俊勇校長、王清峰主任
教育領航:西屯區上石國小劉益嘉校長、黃蕙蒨組長;北區太平國小曾娉妍校長、陳奕蓁主任、游淑淳組長;
教育動態:中區光復國小張毅宏校長、蔡牧耕主任、林靜鶯組長;東勢區新盛國小譚至皙校長、李曉玲主任;
校園風情:北勢國中林宏泰校長、劉芳如主任;西屯區東海國小林筆藝校長、張凱棠主任、楊琮渝老師;
人物特寫:后里區月眉國小廖曉柔校長、楊秀停主任;大里區大元國小張曡今校長、王怡月組長;
焦點話題:清水國中曾育宗校長、洪嘉祥主任、王詠婕組長;東區樂業國小吳桂芬校長;
教學錦囊:四箴國中林瓊惠校長、董家琳組長;大里區益民國小洪翠芬校長、吳相儒主任;
教育夥伴:西區忠信國小黃美樺校長、葉俞潔主任;北區立人國小廖子成校長、簡鳳瑩主任;
書香共聞:大甲區順天國小陳素萍校長、顏淑菁主任;大雅區三和國小何昭伶校長、陳怡閔主任;
行政組:南屯區永春國小蕭俊勇校長、王清峰主任;
網路服務:課程教學科黃晉恩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