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以尊重差異與多元教學 給學生發光發亮的舞台

亞洲大學柯慧貞副校長 02/08/2021 975 點閱

一、低自我價值與低自尊是青少年問題的重要成因

   我在大學心理學系擔任教授,教授與研究心理學相關主題;我也是臨床心理師,常有機會透過教學互動、研究發現及個案輔導、心理諮商與治療實務,深入了解很多青少年的內心問題;也曾擔任學務長、副校長,規劃使學生自我實現的人文校園。在累積多年的經驗,我發現,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常和找不到自我的價值,無法獲得別人的肯定(自尊和他尊)有密切關係。很多自殺、網路成癮、吸毒、甚至霸凌、加入幫派等情緒和行為問題,常與學業上的挫折與壓力有關;孩子透過自殘、沉迷網路活動、吸食非法藥物或加入幫派,去逃避現實壓力、抒解情緒,甚至找回自尊。

  在升學主義的單元價值之下,很多學生不易獲得自我的價值;當課業成績表現不好時,老師家長不滿意,孩子容易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因而產生許多情緒困擾。而面對壓力與情緒困擾,有的孩子自殘,用肉體的痛轉移心理的痛,甚至找到存在感;有的逃避到網路遊戲中,在遊戲中尋找成就感,縫補現實世界中破碎的自尊;有的學生,甚至從霸凌行為、加入幫派,找到「自己很厲害」的自我價值感。

二、尊重差異與多元教學可型塑不同特性學生的自尊與他尊

  人本主義學者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自我實現與需求階層理論,強調人類需求有五層次,依序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學生需要歸屬感與尊重,需要覺得自己被接納、感受到他人的重視、尊重,並發展自尊,而後努力找到人生努力的目標,進而能追求自我實現。所以,家庭與學校都需要提供使孩子自我實現、能發光發熱的舞台;在多元價值與尊重差異之下,給孩子有機會去從事使他們獲得歸屬感、愉快感、成就感及意義感的友善家庭與校園環境。

  很多特性與才能不同的學生,可從多元的學習與課外活動,如球賽、歌唱比賽、設計展、社團活動、社會服務活動找到歸屬感、愉快感、成就感及意義感,故家庭或學校要能懷抱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差異性與多元智能的教育理念,讓每個學生擁有展現自己特性與優勢的舞台,站在舞台點亮自己,也點亮社會。我常引留學生(Richard Tsai)的故事為例,Richard在德國得設計大獎,是臺灣之光,他曾因高中聯考考不好,而去就讀某五專電子科,又因數學不好、成績不好而憂鬱;但老師適性輔導,鼓勵他參加社團,他從社團活動中展現自己的設計才能,繼而轉到工設科,從此,如魚得水,也激發他的成就感、學習熱情及抱負。畢業後又去就讀科大,後再到德國進修,也在德國獲得國際大獎。Richard的例子充分說明了,每個學生都有不同天賦和特點,家長和老師若能以多元價值與尊重差異的視野,不要追求成績好的單一價值,協助孩子探索優勢,並努力學習,發展優勢,則可成就每位不同的孩子,給他們生命發光發熱的舞台。

三、多元教育、多元教學及多元評量裨益適性揚才與自我實現

   學校的教育活動、課外活動要多元發展,老師的教學方法也要多元;可以是講授教學、小組討論、簡報報告或服務學習;評量學生的標準也可以採用多元評量;使不同潛能、智能的孩子,都能適性揚才,找到發光發熱的舞台。課程設計並可著重理論講述及實作應用,也可運用服務學習課程,除講述理論外,使學生將所學到理論知識發揮應用在服務與幫助他人;學生組成小組服務隊,發揮團隊合作,設計方案、執行方案,寫反思報告,進行成果發表,透過簡報、紀錄片等多元方式來詮釋服務學習心得。學生依其興趣、性向學習,並在多元評量下容易有豐富學習成果;如此的教學能尊重每位學生的差異性,使其適性揚才,協助每位孩子擁有發光發熱舞台、實現自我。

 

分享:
:::

教育領航

以尊重差異與多元教學 給學生發光發亮的舞台
好品格是教出來的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