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教得更少 學得更多

沙鹿區北勢國小王慶祥校長 10/04/2022 452 點閱

  學期甫開始,教育現場就顯得格外熱鬧,為落實 111 年 9 月起全市學校「生生用平板」政策,達到學生能自主學習之目標,教師得先要參與A1及A2數位學習工作坊研習6小時,以熟悉運用數位工具教學。有些教育同仁認為會不會只是疫情下遠距教學的延長賽,但眼看行動學習載具紛紛配送到校,數位學習的課堂風景儼然成形。

  早在九年一貫推行之前,「教完」是班級教學的要素,教師照表逐節授課,學生逐單元進度習作,正常化教學著眼防範「體育課是不是拿來上英語?美勞課是不是借來上數學?」隨著108課綱素養導向課程架構的落實,「教會」成為學校教育的顯學,「適性教學、有效教學、多元評量、差異化教學」為主軸,教師在設計課程時,以因應學生不同的需求與特質,設計出豐富多元的教學活動,強調培養具競爭力的未來人才。

使用因材網完成學習任務(圖片1)
使用因材網完成學習任務
運用行動載具於密室解謎閱讀活動(圖片2)
運用行動載具於密室解謎閱讀活動

  論及未來人才,國際教育競爭力的評比測驗,長久以來受到教育界的重視,臺灣從2006年起加入「PISA」及「PIRLS」這兩項國際測驗,每次的評比結果都權充瞭解國際人才培育的發展趨勢,以及推動未來教育方向的參考。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的PISA數位學習裝置運用調查,臨近的國家-日本,因為學校使用數位裝置教學的比例不到2成,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會員國中敬陪末座,被認證為「教學最不數位化的先進國家」。為扭轉數位學習落後頹勢,日本文部科學省(相當臺灣的教育部)在2019年12月提出「GIGA(Global and Innovation Gateway for ALL) School」構想,其中的重要指標,是讓全國公私立國中小學生「一人一機」。

  反觀國內,自2001年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提出「班班上網路、師師用電腦。」班級電腦、投影機成為教育現場的標準配備,文書簡報也成為教師必備教學技能。時至2018年「智慧學習教室」前瞻計畫,更讓教師可以捨棄簡報筆,回到講台以主播之姿觸控展示教學媒材,但計畫的重點仍偏向於資訊融入教學的層面。

  北勢國小從106年度開始推動數位學習,第一批行動載具由教務處集中保管,任課教師以班級分組借用;107年度開始配合前瞻計畫,提供各班教學用載具由導師保管;108年度開始參與科技輔助自主學習,使用因材網與均一教學平台探究學習;109年度申請城鄉共學,以視訊進行課室聯結;110年度在停課不停學推波助瀾下,行動載具提供弱勢學童借用,也讓各科教師進行混成教學。

疫情期間線上與實體混成教學(圖片3)
疫情期間線上與實體混成教學
透過行動載具認識校園植物(圖片4)
透過行動載具認識校園植物

  教師在教學現場引導學生進行各種不同的載具運用,像是使用鏡頭掃描校園植物牌QR Code,認識植物名稱及特性;使用GPS定位所在位置,繪製社區人文地圖;利用錄音辨識發音,提昇文本朗讀的內容準確度;以及透用影像錄製,記錄分組實驗過程。除了使用載具的硬體功能外,亦有教師利用應用程式APP輔助學習,像是使用Kahoot 限時問答進行隨堂小考、安裝Stellarium取代星象盤於白天進行天文星空模擬,或藉由Xmind心智圖進行分組討論腦力激盪,並使用Canva進行小組簡報設計。

  隨著雲端平台的成熟,廣大的網路資源提供孩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習資源,教師將扮演引導及陪伴的角色。孩子可在「因材網」進行學習診斷;利用「均一」、「學習吧」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面對數位學習時代的來臨,老師的挑戰不再是利用有限時間「教完」及「教會」課本上的知識,而是讓孩子善用行動載具「想學」與「學會」。

各班級在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圖片5)
各班級在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
各班級在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圖片6)
各班級在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
分享:
:::

教育領航

扭轉未來 臺中數位學習新風貌
教得更少 學得更多
5G技術應用於「精進數位學習環境」的現況介紹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