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什麼!為什麼?跟大小朋友談哲學》

西屯區東海國小張凱棠主任 02/05/2025 338 點閱
《什麼!為什麼?跟大小朋友談哲學》(圖片1)

書名:什麼!為什麼?跟大小朋友談哲學

作者:林偉信

出版社:巴巴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08日

  《什麼!為什麼?跟大小朋友談哲學》是一本適合親子共讀的哲學入門書,透過「提問—思考—找答案」的哲學探究架構,引導讀者從日常生活中發掘哲學問題,培養批判性思維。這本書不僅有助於孩子的思辨能力,也為教師面對多元教育議題與班級經營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思考模式。

  本書分為四個篇章,依序為「提問—讓學生開始思考」、「思考—從問題到邏輯」、「找答案—如何做出合理的判斷」以及「思考實例—哲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透過這樣的架構,幫助讀者從發現問題到培養邏輯,再到形成合理判斷,最終將哲學思維應用於日常生活。

  第一篇章「提問—讓學生開始思考」中,作者舉例:「筆一定要叫做筆嗎?」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能引導讀者探討語言與概念的本質。許多學生習慣被動接受知識,而非主動質疑。然而,透過適當的提問,如「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表決來決定嗎?」或「什麼才算公平的評分方式?」可以促使學生思考規則的合理性,而非僅是被動遵守。

  第二篇章「思考—從問題到邏輯」則強調邏輯推理與語言分析的重要性,例如:「若天下雨,則地濕了」的演繹推理,及「所有的烏鴉都是黑色的」的歸納法,這兩者邏輯思考的訓練,有助於學生理解不同類型的論證方式;此外,語言的精確性對於思考與溝通至關重要。書中舉例「爸媽的晚與孩子的晚可能不同」,這種語意落差若未釐清,易造成誤解。在班級經營中,教師可透過討論詞語的意義,如:「什麼是『好的表現』?」或「什麼才算『準時』?」透過問題到邏輯推演,可以幫助學生與教師達成共識,減少因誤解而產生的衝突。

  此外,書中也討論了常見的邏輯謬誤,例如:「大家都買它,所以它是最好的」(訴諸大眾謬誤)或「你不這樣做,我就不請你吃東西!」(訴諸威脅謬誤)。這些謬誤在學生對話中經常出現,透過識別與反思錯誤推論,能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第三篇章「找答案—如何做出合理的判斷」則探討如何在複雜情境中做出合理選擇。作者強調,哲學追求的並非「唯一正確的答案」,而是「能讓自己心安的答案」,這與價值觀教育密切相關。例如:當討論「為什麼長大後不怕黑?」時,書中指出,理性思考的關鍵在於評估合理性,而非單憑情緒或習慣行動。此外,當班級內發生衝突,教師可以透過哲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看法如何判斷何者正確?」並強調證據、邏輯與合理性。

  最後,第四篇章「思考實例—哲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則透過具體案例,將哲學落實於行為選擇。例如:透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每個人背後都有故事」這類議題,讓學生理解同理心與尊重的重要性。此外,「男生為什麼不能坐著尿尿?」這類問題則鼓勵學生挑戰社會規範的合理性,理解習慣與規則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值得討論與反思的。

  「什麼樣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這不僅是哲學的根本問題,也是在教育現場中,我們天天所需面對的問題。透過哲學思考的訓練,學生能更深入地認識自己,並在面對未來挑戰時,具備更獨立的判斷能力。而透過本書提供的哲學思考架構「提問、思考、找答案」,讓哲學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應用於班級經營與教育現場的工具。透過提問,學生能學會主動思考;透過邏輯訓練,他們能發展理性推理能力;透過哲學的實踐,他們能在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選擇。

  這本書不僅適合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也適合家長與學生閱讀,讓哲學思考成為日常的一部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世界,並學會以理性、批判與同理心來面對問題。

分享:
:::

書香共聞

《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
《什麼!為什麼?跟大小朋友談哲學》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