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鄧曉蓉老師的園藝療癒之道

西區中正國小劉美瑤老師 03/06/2025 8336 點閱

  在西區中正國小的校園角落,有一片不起眼的小花圃,它不鮮豔張揚,與其說這片小園圃是種植植物的場所,不如說這裡更像是「情感療癒」的練習場。這裡每一株植物的生長都是孩子們內心情感的縮影。這個小園圃,是本校專任輔導教師鄧曉蓉老師的園藝治療場。

  在這裡,曉蓉老師總說:「植物表達情緒的方式很誠實,當它不適應環境,就會不開心,這時候,我們就得了解,不開心從何而來,它才能恢復生機。人和植物一樣,都得好好了解我們的情緒,找到情緒的出口,才會開心過日。」

  曉蓉老師藉由帶著孩子照料植物,讓孩子們學會真誠地面對內心感受,在挫折中,尋找契機,與情緒起伏和解。

鄧曉蓉老師

波斯菊的隱喻:踏出第一步,未來才有開展的可能

  最初曉蓉老師計畫帶孩子們種菜,然而,園藝療癒的旅程並非一帆風順。孩子們在種植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不如預期的情況。這些挫敗,會讓孩子們感到失望與焦慮。

  「第一次種下的菜苗才剛冒出頭就被菜蟲吃光了!」這群原本就缺乏自信對未來不抱期待的孩子為此挫敗。但曉蓉老師引導孩子們思考:「人生本來就不是一條坦途!」她鼓勵孩子們勇敢面對挫折,找出解決方案,經過討論後,大家決定種波斯菊。

  波斯菊發芽了,看見勃發的綠芽,小孩們並無預期般喜悅,甚至感受到擔憂:「他們擔心嫩苗又會被蟲吃掉。」老師回說:「波斯菊很勇敢,即便環境惡劣,只要有機會,它就會努力長大開花。」「沒有踏出第一步,永遠不知道結果是什麼。」

  兩三週之後,綠苗抽高了;又過了一週,波斯菊開花了,粉紅、瑩白、淺緋色的花朵迎風搖曳。孩子們看見綻放的波斯菊時,面露驚喜!這些波斯菊讓孩子們體會到:「也許,生命會遇到蟲害,但,只要堅持不放棄,勇敢向前,最後必能綻放屬於自己的丰姿。」

百香果的省思:等待的果實,耐心的美好

  有了波斯菊種植的成功經驗,孩子們對其他植物種植,顯得躍躍欲試,接下來,曉蓉老師帶孩子們種植百香果,過程中,孩子對百香果伸長觸鬚的探索,感到驚奇與期待,但總是忍不住焦急地問:「老師,百香果怎麼那麼慢啊?」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植物的成長需要如此漫長的時間。

  曉蓉老師說:「百香果需要時間去適應環境,他們會伸向四方試探,就像我們在生活中探索,一步一步穩穩地攀爬,給自己積累力量,等到找到適合的方向,就會開花結果。」

  在翻土除草的過程,這群不耐等待的孩子時常發生衝突,但老師總是用溫和堅定的語氣,化解孩子之間的糾紛,讓孩子在種植的勞作中,釋放情緒壓力,藉由手掌觸碰土壤粗糙的質地、撫摸葉片的絨毛,感受自然萬物的生長節奏,她讓這群孩子們理解:「情緒和植物的成長一樣,都需要調整環境和心態才能進步,而『等待與耐心』不僅是園藝的核心,也是情緒療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未等到百香果的開花結果,那群孩子們就得畢業離開學校,畢業前夕,他們憂思忡忡,擔心這些百香果的未來。老師回應大家:「萬事萬物,都需要時間去發酵,才能收穫美好的果實,希望大家能記得這段努力付出,耐心等待與勇敢探索的過程,也相信百香果一定會不負期待開花結果,就像,相信你們只要持續學習不放棄,也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植物語的反思:在綠意花草間看見生命的韌性

  目前,曉蓉老師正在規劃一個全新的課程--「花藝療癒」,希望結合自己的花藝專長,帶孩子採集花草進行創作,藉由觀察植物,觸摸它們、聞它們、感受它們的質地與形狀,幫助孩子從情緒困擾中,轉移出來獲得平衡。

  校園中的園藝探索之旅,不僅讓孩子學會照顧植物,更讓他們學會了如何照顧自己。每一次的萌芽、新生、綻放與結果,都是老師與孩子們在生命中的領悟與成長。

  曉蓉老師說:「情緒的真實表達和植物生長一樣,是自然且需要被理解的。」在這片綠葉花草之間,每個孩子都學會誠實面對自己,學會在挫折中尋找希望,建立韌性,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力量。

  感謝曉蓉老師,讓中正國小的杏壇芬芳滿溢!

分享:
:::

人物特寫

鄧曉蓉老師的園藝療癒之道
客製化學習的引路人--夏金鳳老師
孩子們的藝術啟蒙者--李博宇老師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