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教師專業成長課程--新住民子女教育與創客(Maker)教學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顏佩如副教授 03/07/2025 8916 點閱
自動越南人力三輪車雷雕製作(圖片1)
自動越南人力三輪車雷雕製作

  因應我國對新住民的重視及全球公民素養的養成,教育部補助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進修推廣部辦理暑期教師在職進修課程「新住民子女教育與創客(Maker)教學」,由本校教育學系顏佩如副教授、臺中市新平國小顏弘志科教老師(彰師大科教博士)、任教於彰化的蔡朝傳主任協同授課。課程結合十二年課綱所強調的學習與生活情境應用,以及教育部「新住民教育揚才計畫」關鍵績效指標,期望教師藉由新住民子女教育議題的實踐,運用創客教育精神,發展新住民子女教學與教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課程內容涵蓋新住民及其子女輔導、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家庭親職教育、新住民主題教育影片賞析與創客手作、新住民東南亞語教學線上資源等,以下針對新住民子女教育與創客(Maker)教學的教師專業課程目標、內容、特色與成果等做簡要概述。

一、新住民子女教育與創客(Maker)教學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提升教師對新住民子女教育的理解與教學技巧,並運用創客精神發展多元文化教學活動。課程設計基於十二年國教課綱的學習與生活情境結合,以及教育部「新住民教育揚才計畫」的目標。透過實踐新住民子女教育議題,教師能理解文化輔導、規劃教材情境,並發展相關教學內容。希望教師能協助新住民子女,發展並體驗創客(Maker)教學教材,如紙藝製作等,帶領學生學習新住民子女教育議題,促進學習動機與成效。

新住民建築外觀
新住民建築外觀

  課程亦涵蓋數位資源應用,如雲端學習、E化工具及網路資源。教學資源包括「新住民與多元文化教學資源網學習」及「十二年國教新住民語與線上資源運用」,主要聚焦東南亞文化。

二、新住民子女教育與創客(Maker)教學課程內容

  課程包括五大部分:(一)新住民及其子女輔導與多元文化教育。(二)多元文化家庭親職教育。(三)新住民文化主題教育影片賞析與親職需求、學習需求、教師輔導策略及資源應用策略。(四)新住民文化創客(Maker)手作,如新住民建築數學概念建構、越南播棋製作、越南手拉車、印尼人力腳踏車(Becak)。(五)新住民教學線上資源與十二年國教新住民語資源,並參訪國資圖及第一廣場。課程強調發展創客(Maker)教學教材,結合紙藝製作,引導學生學習新住民子女教育議題,提升學習動機。

  細項課程內容包括: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與新住民語言課綱、新住民家長教養需求、學生學習需求、教師適性輔導策略與資源應用策略、新住民建築、新住民建築之數學領域柱體概念建構、新住民建築型態彩繪的美感陶冶、新住民及其子女輔助與多元文化教育、越南播棋棋具製作與玩法介紹、創客教學的發展與新住民教學應用、基礎3D列印與雷射切割繪圖介紹、越南手拉車、國家公共資訊圖書館東南亞圖書與資源參訪、臺中市東協廣場及第一廣場周圍東南亞特色商店參訪、多元文化家庭親職教育議題、十二年國教新住民語與新住民線上資源運用、印尼人力腳踏車(Becak)等。

越南播棋棋具製作與玩法介紹(圖片2)
越南播棋棋具製作與玩法介紹
自動越南人力三輪車雷雕運行(圖片3)
自動越南人力三輪車雷雕運行

三、新住民子女教育與創客(Maker)教學課程特色

  特色課程包括「越南文化手作」單元,如越南播棋與手拉車製作,讓教師體驗越南文化。此外,教師參訪東協廣場及第一廣場的東南亞特色商店,實地了解東南亞文化。另有「印尼文化手作」,如印尼人力腳踏車(Becak)製作,幫助教師認識印尼文化,進一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

四、新住民子女教育與創客(Maker)教學課程成果

  本課程透過創客活動,使教師透過實作深化對新住民文化的理解,並學習如何將創客精神融入教學,掌握新住民子女教育議題。透過創客(Maker)教學教材與紙藝製作,帶領學生學習新住民子女教育議題,提升學習動機與動能,發展新住民主題教學,並藉由教育影片賞析以提升教師教學素養。以下為學員教師從事自動越南人力三輪車雷雕運行製作、結合STEAM與自動運行、越南播棋棋具、印尼人力腳踏車Becak製作,及東協廣場和第一廣場周圍東南亞特色商店參訪摘錄如圖。

結語

印尼人力腳踏車Becak製作

  「新住民子女教育與創客(Maker)教學」課程不僅提升教師對新住民文化的理解,也提供實作機會,讓教師在創客教育的實踐中發展多元文化教學策略。透過課程設計與實地參訪,教師能更深入體驗新住民文化,進而將其融入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文化理解與包容力。未來,期待更多教育者能參與此類課程研習,持續推動新住民子女教育的教學成長,打造更加友善且多元的學習環境。

分享:
:::

教育領航

多元族群文化融合在德化
教師專業成長課程--新住民子女教育與創客(Maker)教學
連結新住民服務團體 倡導學習型家庭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