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刺激與反應之間:心靈地圖》

沙鹿區公明國小陳韋安老師 07/02/2025 417 點閱
《刺激與反應之間:心靈地圖》(圖片1)

書名:刺激與反應之間:心靈地圖

作者:邱瓊慧

出版社:種子心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年3月31日

  有幸參與2024年4月的種子心靈地圖線上分享會,我對瓊慧老師將個人二十多年來的實務經驗,結合豐厚的閱讀及深刻的人生體會,整理出有系統、可實踐的心靈地圖,敬佩不已,也讓當時正在諮商實習的我獲益良多。

  身為學校專輔或助人專業者,在專業養成時,我們被訓練以醫療模式來思考個案的經驗,經常被問到「你的個案概念化是什麼?」也就是:我如何理解眼前的個案?是什麼造成他的困擾?又該如何根據這些理解,發展出具體的處遇計畫?在這樣的訓練下,我們彷彿是拯救個案的專家。然而,透過瓊慧老師的《心靈地圖》,後現代的敘事思維,讓我學習成為引路人、陪伴者,引導個案打開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黑盒子,看見那個內在的「空間」,陪伴他們探索各種可能的路徑,協助其逐漸經歷「自我認識與覺察到自己的力量」、「扛起責任,修正與重新選擇」及「有意識地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等三道人生關卡。

  這本書共分成六大主題「選擇─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情緒─我感覺故我在」、「界限─人我互動的依據」、「衝突─最終戰場存乎心」、「創傷─苦難造就韌性」、「需求─幸福是基本人權」,每個單元看似獨立,實則環環相扣,相互影響。書中透過平實易懂的語言與諮商案例的對話,深入探討主題核心,並搭配實用的自我練習與補充註釋,讓讀者不僅能夠理解,還能實際應用在生活與工作中。

  閱讀的過程中,經常讓我想到陳金燕老師提出的自我覺察督導模式,書中的案例,像一面鏡子,讓我反思自己在實務工作中與個案互動的歷程;而瓊慧老師溫柔且堅定的文字,更像是一位生命的嚮導,陪我走過自身的關卡與掙扎。「拋下受害者的認同,扛起自己人生的責任,改變是自己才能做的決定」帶給我很大的力量,讓我腦中不斷迴盪著,人生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可能,我永遠可以有「另一種選擇」的嘗試;此外,也為我在和個案工作的過程中,建立起健康、穩固的界限──我無法也不須成為萬能的拯救者,而是成為溫暖、堅定的引路人。

  「在刺激與反應之間,有一個空間。在那個空間裡,我們有自由與力量選擇自己的反應。」這本書不僅適合助人工作者,更適合每一個願意自我探索、渴望活出真實生命的讀者。我相信,跟隨這份心靈地圖的指引,我們能更有意識地走在自我覺察與實踐的道路上,從混亂中找回秩序,從痛苦中尋得韌性,最終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樣貌,構築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

分享:
:::

書香共聞

《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
《世界各國到底在想什麼?》
《刺激與反應之間:心靈地圖》
《第二堂人生國文課》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