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談閱讀理解力~以記敘文本為例

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楊裕貿系主任 10/30/2014 2701 點閱

一、前言

        培養學生優異的閱讀能力,是每位教師及家長對孩子的期許。依據謝錫金及倪文錦的看法,閱讀能力包含閱讀感知力、閱讀理解力、閱讀鑑賞力、閱讀遷移力及閱讀創造力等項。

二、閱讀能力的內涵

        所謂閱讀感知力,即是閱讀者具有一定的識字量、詞彙量,能辨識文字、理解圖表等符號的意涵,能理解語句中的詞語的涵義等;閱讀理解力,以閱讀感知力為基礎,主要在掌握閱讀文本中語句、段落、篇章的中心意旨;閱讀鑑賞力,是指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鑑別、欣賞文本形式與內容的優劣;閱讀遷移力,是一種應用能力,即是運用從閱讀獲得的知識與能力,轉變成語文口語表達或書寫的技能,甚至是應用於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創造力,則是綜合前面各項技能,運用創意思維,產生超越讀物原有內容的新穎或獨特的見解。

三、指導學生閱讀理解力的策略與技巧

        發展學生的閱讀理解力,是閱讀教學的核心。近年來,各級教師均投注相當多的心力,教導學生各種閱讀理解的策略與技巧,以協助其掌握文意。然而,我們如何能檢視出學生具備了閱讀理解力呢?筆者的建議是,當學生閱讀一段或一篇文本時,可以請其劃出或說出文本的重點句,以及將重點句換句話說,以自己的用語來詮釋重點句,如此便可掌握學生的閱讀狀況。

        然而,文本的重點句在哪呢?又要如何協助學生找出重點句呢?由於不同體裁的文章有其特殊的組織方式,故可以依據其特性來搜尋重點句。以記敘文為例,記敘文的寫作方式,通常是先敘述真實的人、事、物、景等內容後,再抒發情感,其中抒情的部分,便是文本重點句所在,也是主旨所在。為什麼抒情成分是記敘文的主旨句呢?因為作者的感受是文章的源頭,任何寫作者均是對客觀事物的知覺反應,進而轉成主觀的感受,故主觀的感受正是作者所欲表達的意圖與重點。

        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記敘文時,可以先教導學生確定所讀的文本是記敘文,進而去搜尋文本裡感受的語句,最後再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該重點句是什麼意思,這樣一來,便可以掌握文章的要旨了。

        以96年第1次國中基測的閱讀測驗題目為例:

 

那一年寒假過後,我帶學生去畢業旅行。

我們在海岸漫步,寒風從無所阻擋的海上撲來,人幾乎被吹倒於地,千頃波濤如萬匹白馬,奔騰而至。我低頭尋覓岸上的植物,忽見修長的白草都往同一個方向仆倒,平貼地面,如熨斗燙過一般。居然沒有一枝草有骨,能挺直站立;居然沒有一枝草有膽,敢反抗風潮,朝另一個方向傾斜。

於是,我想在時代的思潮、社會的風氣之下,有多少人可以保持一點點超越的清醒?有多少人可以保持些許對真理的堅持?──風行草偃

        閱讀後,要先確定該文本是否為記敘文?教師可指導學生找一找文章中有無記敘文的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若有,則本篇文章則為記敘文。其次,記敘文的文章組織方式,通常為敘述、敘述、敘述個別事件後,抒發作者情感,而這些情感句或情感段往往出現在文章的最後位置。

        檢視上文,首段出現時間:那一年寒假,人物:我和學生,事件:去畢業旅行,地點:海岸邊。接著,本文有三段,閱讀文章後,可以發現前兩段為真實的敘述內容,而最後一段抒發作者的感受,故該感受為本文之重點句,亦為主旨。最後,指導學生將該重點句換句話說,其策略可以將語句的語詞替換同義詞,或將肯定詞、否定詞互換,或將疑問句改為肯定句。末段內容為「我想在時代的思潮、社會的風氣之下,有多少人可以保持一點點超越的清醒?有多少人可以保持些許對真理的堅持?」可將文句轉換成「在時代風潮下沒有人是清醒的,沒有人肯堅持真理」。比對下列考試的選項,應該可以容易的選出(D)選項的答案「在時代的風潮下,人們常不自覺的盲從附和」。

 

37.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是「仆倒的白草」給予作者最深切的省思?

 (A)委屈求全、順應時代趨勢,才能生存

 (B)人在逆境中才能認清真理,勇於持守

 (C)因循苟且的人性是環境制約所造成的

 (D)時代風潮下,人們常不自覺盲從附和

四、結語

        上述閱讀策略,可以運用於所有記敘文的文章,教師教學時除了提出例題做示範講解外,更應準備類似文章與題目,讓學生練習到精熟,如此,在閱讀記敘文文本方面,便可輕鬆、容易的掌握文章重點了。

分享:
:::

教育領航

「閱讀線上認證」及「閱讀三三三」質量並進,打造臺中書香城市
談閱讀理解力~以記敘文本為例
教師的專業學習社群─社群的團隊合作
創意閱讀即時通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