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青春不留白~動靜皆備的暑期生活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陳信亨助理教授 06/22/2015 2110 點閱

一、前言

       暑假來臨,該如何利用這段時間讓孩子獲得有意義的生活體驗與學習,想必是許多家長關心問題。暑假所賦予的時間彈性,是讓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習慣、發展個人興趣的大好時機。若單純以學習的角度出發,只要能促進身心發展,各種「動態」或「靜態」的休閒活動都可列入考量;但若從現今3C產品對學童生活型態的影響、學童體適能表現持續退步的趨勢來看,家長們在引導或者替學童安排暑期活動時,宜多費心思。

二、這一代的學童比過去更需要「動態」的學習與休閒活動

       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國小學童假日面對螢幕時間超過4小時,隨著暑假的來臨,國小學童面對螢幕的時間將大幅度的增加,長時間使用3C產品或是面對電視及電腦螢幕,不僅對視力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對身體的健康更是沒有好處。

       長期關注自然及兒童議題的理查洛夫(Richard Louv)在其所著的《失去山林的孩子》一書中提及,因為都市化以及資訊產品發達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孩子寧可待在家中對著3C產品也不願意到戶外活動,孩子變的對自然、身邊的人甚至真實世界失去興趣。作者並指出這樣的趨勢可能直接或間接的助長兒童憂鬱症、情緒障礙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的產生。

       越來越多的研究也指出,「身體活動量的不足」對於兒童及青少年的發展有類似的危害。許多學校體育老師皆表示,每當長假過後,學生的體適能檢測成績往往是退步的;此一現象或許可用來說明,學生在放假時反而花費更少的時間從事運動或身體活動,此一現象著實值得家長警覺。反過來說,若能安排恰當的運動或身體活動,學生在IQ及EQ上的發展,會比「整天坐在書桌前唸書」的人效果更好。

三、孩子,放下智慧型手機,動起來吧!

       孩子在暑期參加學校輔導課、補習班、各種藝文及科學夏令營之餘,父母們也應該協助孩子規劃一定比例的運動時間。就算無法親自陪伴孩子做運動,也至少該鼓勵孩子去運動,或安排孩子去學習能在課外自主從事的運動項目。以下提出幾種選項供家長參考。

(一)選擇簡單、容易上手的運動,陪著孩子一起玩

       成長中的學童需要家長的陪伴,親子共同從事的運動既可增進感情,對健康又有幫助。近年來流行慢跑、腳踏車,家長可利用下班時間到鄰近公園或安全的巷道陪伴孩子一起運動。另外,當假日帶著孩子到郊外走走時,也可以帶上一兩樣簡易運動器材(如: 軟式飛盤、羽毛球拍、海灘球等),親子同樂。只不過,出遊時應盡量避免「孩子在運動,家長卻坐在一旁只顧著滑手機」的狀況,才不會讓走到戶外的用意盡失。

(二)鼓勵孩子到鄰近的安全運動空間做運動

       政府為了鼓勵民眾運動,除了既有的運動場與公園之外,也要求學校盡可能開放運動空間,這都是相對來說較安全的運動場所。如果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社區的家長也可協調排班照顧小孩子遊戲時的安全。此外,臺中市近年推動跳繩運動,所以幾乎每位國小學童都會基本或簡單的花式跳繩,家長也可鼓勵孩子抽空在家中或社區的空地跳繩健身。

(三)資助孩子學習可強身或作為終身運動的項目

       學校體育課因為受到場地、設備與課程時數的限制,所能教導的項目較為有限。家長也可詢問孩子的意願,資助其加強或體驗特定的運動項目(如: 游泳、直排輪、扯鈴、各式球類等),除了讓孩子增進自信,更能培養自主從事運動的能力。不過,在選擇課程及教練時,最好可以親自前往視察,或選擇具有公信力的單位,才更有保障。

四、結語:以每週累積運動時間150分鐘以上為目標

       目前教育部推動的「SH150」,是希望學童除了體育課以外,每週要能累積150分鐘以上運動時間。此一政策目前在各小學中皆大力推動,家長亦可以此為目標,不要讓這個好習慣因為放暑假而中斷。

家長協助孩子在暑假中規劃透過正當休閒活動,可以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暑假假期,享受美好人生,青春不留白!

分享:
:::

教育領航

Fun暑假~青春愛無害
青春不留白~動靜皆備的暑期生活
青春~夢想起點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