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走著橋--古橋閱讀與散步」書摘與介紹

烏日區溪尾國小王派仁校長 01/04/2016 1550 點閱

走著橋--古橋閱讀與散步」書摘與介紹

書名走著橋--古橋閱讀與散步

作者王派仁

出版台灣書房

「走著橋--古橋閱讀與散步」書摘與介紹(圖片1)

走著橋一書記錄台灣二十座古橋

 

原本似乎永遠到不了的彼岸,

因為一道彩虹而

聯結

不僅縮短交通距離

更架起了人們情感的網絡。

 

    那道彩虹

可以是百年前

以竹子架起的圓弧

也可能是近代

用石頭砌成的拱圈

或是紅磚堆砌的雁翅

   

    當我們走過一座古橋,

    不僅領略了橋上美麗風光

    也閱讀了一篇史頁

 

在現今對交通依賴日漸增加的生活中,橋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她卻往往被人忽略,可能要到哪天我們每天必經的某座橋梁發生問題了,才會驚覺她對我們的幫助,當然更常忽略了橋梁本身所蘊含的美學欣賞、歷史背景、文化意涵與經濟發展等…

近年來由於科技進步快速,許多大型的鋼構橋或斜張橋,在地平線或天際拉出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線條,而成為各地政府政績或公關宣傳中的樣品。然而,高科技與鋼材的橋梁,總給人冰冷而不可親的印象。

其實台灣還有不少位於歷史景點、鄉間、山區的古橋,卻長期被人遺忘。這些古橋有八、九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我們或許常常經過,也可能只是在古道上驚鴻一瞥,但是卻鮮少留意。

 

「走著橋--古橋閱讀與散步」書摘與介紹(圖片2)

位在金門的觀德橋建於清道光年間

 

台灣在近四百年的歷史中,隨著開發的的腳步逐漸由南往北,官方統治與商業往來,造成交通的需求日殷。在開發早期,水運扮演重要的運輸角色。但隨著開發腳步遍及各地,機動性高的陸路運輸需求,可以說是與日俱增。然而台灣河流密度很高,加上雨季時雨量豐沛,要徹底而有效解決這些陸路交通的問題,建造橋梁乃成為唯一的選擇。

  「走著橋--古橋閱讀與散步」書摘與介紹(圖片3)

下淡水溪鐵橋讓縱貫鐵路得以向南延伸到屏東

 

    回顧與走過這些從清朝到日治時期的橋梁,就會領略她們在台灣陸路交通歷史、經濟發展、生活文化、技術工法與建築藝術中的重要角色。當我們細細品味與深入探究,竟會發現原汁原味的石板橋可能是百年前的先民篳路藍縷的遺跡;用石塊以糯米砌成的古橋,是先人就地取材與戰時物資缺乏的生活智慧;而鐵路上的花樑鋼橋則見證了日治時期新科技的引入;而鋼筋水泥為材,覆以洗石子外觀的舊橋,則是為當時的都市增添了含蓄的美感,只可惜這些古橋目前在台灣所剩不多。

    作者花了金近七年的時間,探究台灣橋樑的發展歷史,並記錄了十類計二十座橋梁。為了讓讀者在閱讀某一橋梁時,就能夠在心中先有一清楚的圖像,依照台灣現存古橋的材料、工法以及建造的背景等因素加以分類,並選取具代表性的橋梁作介紹,書中共介紹。

    橋梁不只是連接原本被隔絕的兩地,筆者更希望藉由一本比較完整介紹台灣古橋的書,把橋梁所蘊含的歷史、美學、文化、經濟…等內涵和讀者聯結。更期盼當讀者有機會經過一座古橋時,不再只是匆匆走過,而是可以坐在橋欄上細細品味。

 

「走著橋--古橋閱讀與散步」書摘與介紹(圖片4)

臺中公園的中山橋是縱貫鐵路通車的見證

 

分享:
:::

書香共聞

「走著橋--古橋閱讀與散步」書摘與介紹
閱讀人文 走讀土地 筆書生命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