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臺中將成為國際都會

教育局彭富源局長 05/18/2016 1787 點閱

與國際接軌,為臺中成為國際都會奠基

        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明確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個必須面對的事實。全球化與臺灣發展息息相關,面對日趨多元的文化體系,教育需擴大深度與廣度,進一步與國際接軌。21世紀的臺灣公民,必須具備國際觀和地球村概念,提昇國際參與跨國競爭的實力。教育體系被期待應該扮演積極角色,協助國人做好準備。」

        符應全球化之潮流與人民對教育之期待,本局積極擬訂教育策略與方案,以培育具備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爭力以及全球責任感之公民為使命。並配合市政府推動城市國際化與城市外交,往下扎根從國中小學教育著手,經由融入課程、國際交流、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國際化等面向,全面推動國中小學教育國際化,積極提供與國際接軌機會,全面提升臺中市國際教育的品質。

        市長林佳龍上任後推動國際教育不遺餘力,鼓勵各國中小積極加強英語能力,也協助各校與國外學校交流,交換學生,建立定期互訪機制,提升學習品質。本局推出許多配套措施如下:

    一.提升學生外語能力:

  1. 透過競賽方式、課程設計及硬體設備等方式強化學生英語能力:辦理全市國中學生英語歌唱、作文、演講、讀者劇場等年度比賽,帶動學生聽、說、讀、寫全方位之英語能力提升。以活動帶動英語學習熱情,活化英語教學;設置本市英語資源中心,統籌英語教育推動事宜,配合英語國教輔導團運作,提升英語教學成效;延聘外籍師資,強化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目前本市有英語專任外籍教師10名,英語外籍教學助理12名,協助推動中小學英語教育。
  2. 往下紮根,全國首創於國中推動第二外語教育:於市立惠文高中成立第二外語中心,並結合惠文國中部、大墩、向上、大業國中等學校積極推動德、日、西、法四種第二外語教學。並與輔仁大學、政治大學合作,培育第二外語公費師資,以穩定未來第二外語教育推展之師資來源。

    二.推動國際教育:

  1. 推動學校本位之國際教育課程(SIEP):經由至善國中、大雅國中、立人國中、惠來國小等四所國際教育任務學校協助推動本市中小學制訂學校本位之國際教育課程,由本土文化基底出發,走向國際舞臺,引進新文化元素,同時行銷臺灣本土文化,使國際認識臺灣。
  2. 國際交流:本市學校國際交流形式多元,交流內容包含學術、文化、體育、音樂、藝術、童軍、休閒等,交流的方式包含網路互動、直接的互訪接待、姊妹校簽訂、寄宿家庭的安排、文化參訪、比賽等,交流對象更涵括各族群,包含教師、學生、家長、文化團體,甚至行政官員等。交流國家以日本、韓國、東南亞、港澳等臨近國家或地區為主,亦不乏與歐、美、紐、澳、非地區之國家交流者。
  3. 姊妹市活動:每年七月辦理市立高中學生姊妹市參訪活動,安排參加學生前往本市姊妹市參訪學習,增進國際視野、提升語言能力與促進文化交流,並建立國際友誼,奠定未來走入國際舞臺的基礎。獲選參加學生可獲得市府部分旅費補助,每所市立高中可遴選清寒學生1名,由市府全額補助活動費用,讓弱勢學生也能有出國擴展國際視野的機會。
  4. 外賓接待與交流學校媒合:本局於接待各國來訪外賓時,協助安排至本市學校參訪,促進學校與國外機關學校交流機會,以建立多元合作管道,由地方政府和基層學校共同努力,一起推動國際教育,透過擴大參與面,以放大執行能量,使全市學校一起動起來,提升國際教育成效。
  5. 爭取辦理或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本年度新增與中正大學和台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iEARN,Twaiwan)合辦中小學國際際育學術研討會,廣邀本市國中小校長與國際教育承辦人參加本國際級學術研討會,全面提升中小國際教育領導人和幹部的專業知識,並透過與來自其他國家的學者交流學習,獲取國際交流經驗,建立專業自信與使命感,為本市國際教育更增推動能量。

 

        全球化已是不可迴避的現況,本市位居臺灣中部交通樞紐,兼有國際雙港(臺中國際港與清泉崗國際機場),未來朝向國際一流都會邁進,更需努力由國民教育著手推動國際教育,為本市未來發展與市民適應未來國際化生活作準備。目前本市中小學國際教育推動已達相當規模與成效,惟本局仍將持續努力,完善相關法令、制定長期發展策略與設置專責單位,以更專業、更具前瞻性的作為使國際教育能於本市各學校生根茁壯,全市各中小學校一起動起來為推動國際教育努力。 

分享:
:::

教育領航

臺中將成為國際都會
超越認知 開展出引領思考--關懷與視野的國際教育
看見世界 看見臺灣 看見學校教育新方向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