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補救教學問題癥結探討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學學系楊銀興副教授 04/06/2017 1831 點閱

一、前言

       教育部為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理想,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故自民國95年度起篩選學習低成就學生,施以補救教學,以提升學習效能,確保學生基本學力。首先實施的是「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另對於原住民比率偏高及離島地區等地域性弱勢之學生,則是以「教育優先區計畫-學習輔導」對原班級學生進行免費之補救教學。民國100年將性質相近的「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及「教育優先區-學習輔導」加以整合,發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為使整個實施方案更加周延,更分別於民國102、104、105年做了三次修正,分別針對都會、一般地區及偏遠地區訂定不同的篩選及提報標準;放寬受輔學生資格,增加受輔彈性;也試辦課中抽離的補救教學方式等。

二、補救教學教學資源的建置

       在相關資源方面,更是建置了補救教學科技化評量系統及補救教學資源平臺。在科技化評量系統方面,教師可藉由篩選測驗或成長測驗的結果,得知受輔學生各科目個別之落後點,在該生未通過之能力指標後面都附有可供進行補救之參考教材。教師運用時除了可以針對個別學生未通過之能力指標,規劃個別化之補救教學策略外,也可以在全部受輔學生中點選某一能力指標,看看哪些能力指標是全部學生都未通過的。故從科技化平臺的測驗結果中,教師可以進行系統的分析,若是大家都不會的,上課時就可以進行集體教學;若是個別學生不會的,就需進行個別的指導。評量系統之補充教材,係教育部國教署邀集專家學者及輔導團之優秀教師,從課綱以及各種版本教科書中,萃取國中、國小各年級國語文、英語、數學等工具學科之學生必須學會的基本內容。根據基本學習內容發展補救教學之補充教材。教育部國教署並於101年建立補救教學資源平臺,放置相關補救教學教材,內容包括國語文、數學、英語三科之教材文本、學習單及教案設計等供現場教師下載使用,補充教材並陸續在充實更新中,越來越臻完善。

三、影響補救教學成效之因素

       從上面的敘述中,可知政府為彰顯社會的公平正義,扶助弱勢學生,確保學生的基本學力,可說不遺餘力。在制度的建立方面,從督導的行政體制以及課程設計與研發,可說匯集許多的專家學者及現場實務工作者的心血。可是就教學現場的補救教學成效來看,還有許多值得努力的地方。就個人現場觀察所得,發現仍有下列問題存在:(一)實際受輔率,相較於需要的受輔率仍然偏低,由於符合受輔條件的學生是否前來接受補救教學還需家長的同意,很多家長因孩子受輔後無法與其他同學一起接受安親班的接送,以至於不願意讓孩子參加。(二)部分擔任教學的教師對補救教學科技化平臺及補救教學資源平臺上的資源運用不夠嫻熟,無法充分運用線上的資源。(三)家長對補救教學的性質認識不清,缺乏正確的觀念,認為補救教學不是在指導孩子寫回家功課,接受補救教學後反而沒寫功課,學校因此受到家長的責難。受制於家長的要求,補救教學教師還是不能免俗的要幫孩子指導回家功課,補救教學的效果受到了打折。(四)部分授課教師對於學生落後不足的地方仍然無法精確掌握,雖然篩選測驗可以顯示學生未通過的能力指標是哪一個,不過做測驗當下,學生的狀況還是很多,不一定能真實反映學生的真正實力。教師若無法了解學生的起點行為,就無法針對個別學生需要對症下藥。(五)每一個學生落後的地方不一樣,教師需為每一位學生做個別化的教學設計,花在課程教材設計方面的心力付出太多,影響教師教學的意願。(六)受輔學生受到標籤化,部分受輔學生受到班上學生的嘲笑,認為他們是能力較差的人,才要去接受補救教學,影響學生的自信心。(七)未考慮學生智力、情緒、學習障礙等因素,部分接受補救教學的學生不是基礎能力不足,還兼有其他複雜因素,光從基礎能力加以補救,還是力有未逮。(八)教師還是認為兼顧現在所上的課程進度還是重要的,所以上課時還是會指導學生原班所上的教材內容,問題是學生先前的基礎未打好,是否能吸收現在的課程內容,不無疑問。(九)學生不習慣線上測驗,所以未通過篩選測驗的地方,不見得就是他不會之處;通過的地方,也許是猜測得來的,以致無法反映出真正的實力。(十)放學後別人已經回家,他們還要繼續上課,身心疲累,上課時心猿意馬,影響學習效果。(十一)受輔學生本來就是學習意願、學習動機較低的一群,教師若無法採取有效的激勵策略,學習效果就無法顯現出來。(十二)最為了解學生身心特質及學力程度的是現職教師,但部分學校現職教師擔任補救教學的意願不高,原因是有的因已經上了一天的班,體力無法負荷;有的是因家庭因素考量而沒有意願擔任。(十三)學生學習情形不是單純是學校的因素,家庭也是關鍵性的因素之一,光從學校端著手,力量還是有限。

四、結語

       如前所述,有關補救教學的實施,政府方面盡了很大的努力,不過教育現場上實際執行時,成效則不是非常顯著。以上所列影響的影響因素中,有的是學校因素、有的是教師因素,也有的是家長因素;甚至有的是學生本身的因素,期待大家共同努力,把落後的學生帶上來,實現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落實社會的公平正義。

分享:
:::

教育領航

務實與發展並重的國中補救教學實施方案
補救教學問題癥結探討
減C--談補救教學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