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技職教育 產學合一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周春美所長 09/30/2017 1381 點閱

一、前言

       目前APEC呼籲各論壇和各成員展開相關活動,推動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應優勢互補,支持社會各主要群體全面參與建教合作教育方案,建立產、官、學三方密切之合作夥伴關係。本文旨就技術及職業教育的意涵、核心就業能力、培養產學合作力、以產學合作理念,建構學校與產業的教育網絡、建構高中職、大學及社區產業間的教育夥伴一貫教育等項,分述如后。

二、技術及職業教育的意涵

       職業教育是教育系統的一個支系統,旨在充實個人從事一群職業的能力,由此界定可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當有區別。任何教育領域對準備在該領域擔任教職的學生而言,都應該算是職業教育。然普通教育學科採用特殊教學方法藉以強調其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關係或職業價值,正是生計教育的重要觀念

      職業教育本身是一個相當廣泛的概念,與普通教育有許多交織重疊。事實上,每一種普通教育課程都具有職業價值。教育在促進職業教育階層發展個人生計過程中,扮演著透過教學活動協助個人熟悉運用既有的經驗,並能透過技職教育功能對出任新職的人具有滿足個人發展及工作需求等價值。

       職業(Vocation)的定義,在於使用我們的人才和良好對選擇和享受的職業功能的概念、個體謀生的方式、工作者個人本身所擔任有酬職務的工作、個人所擔任之職務的工作,但需具備有酬、持續性、法律及善良風俗所認可。職業需具備有責任與活動、有酬勞的、法令允許的、利人利已、符合生存、生活及成長的理論、社會善良風俗所接受、連續性活動。總合言之,職業活動三個層次: (1)會工作:教育、生存、利已(2)願意工作:管理、生活(3)樂於工作:成長、利他。

三、核心就業能力

        我國技專校院的課程向採學科本位的課程設計,強調專業知能的獲得,並未重視一般基礎能力的培育,未來應將一般能力整合到課程之中,建立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與終生學習能力。104人力銀行調查企業徵選大學畢業生最重視的個人特質就是學習力與可塑性、主動積極的態度、專業知識與技能、配合度與穩定性、責任感與自我管理能力;而電腦或金融類等專業證照、企業內部實習、打工實務經驗、外語證照及修過輔系雙主修或具備第二專長,則是企業認為新鮮人進入職場時的必備條件。天下雜誌發表調查結果,大部分企業最重視是學習力和未來潛力(77.8%)、團隊合作能力與紀律(65%)。

       全球競爭、科技整合、及環境保護等的影響,工作場所需要的就業技能將產生結構性的改變,包括:1.自我僱用的增加。2.合約工作的增加。3.部份工時的僱用增加。4.中小型企業的成長。5.危機處理能力的需求增加。因此,先奠定基礎能力,再建立專業能力的重要性。而「一般技能」(generalizable skills)是一種「新工作場所的能力」(new workforce competences),可以讓個人在許多不同的工作環境中,都能有效的工作,這種技能的特徵並不限定於特定的工作場所,這就是一般能力的概念。而提升工作者的可塑性,應該加強基本能力的培養,使人先成為「知者」(knower),再成為「做者」(doer),也就是要將專業能力與一般能力相互整合。

四、培養產學合作力

       鼓勵個人將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導向,正是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培養方面的諸多需求,創業教育還注重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很多人認為是自己需要找到工作單位,所以造成個人在就業方面是被動的。創業教育則要使學生將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念,創業教育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職業的選擇。實施創業教育,將為解決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問題找到一條出路,並促進技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培養學生多方位的職業轉換能力及主動學習精神,國內研究發現學生學習動機越強,學習成效越好,而創業傾向越強,學習成效也越好,因此個人面的因素是影響創業學習的一大因素。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的轉換,這就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能僅僅是生產環節中某個單一工種的單一操作者,還應能夠參與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並進入計劃、管理、服務等經營環節。這些都要求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從業和創業的雙重能力,具備多方位的職業轉換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

       培養學生建立展示創業就業力的學習歷程檔案,培養學生在學術、個人管理、團隊合作等三個就業力類別獲得成就的證據或資料,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應包括學校紀錄、個人學習日誌、專業證照或證書、各學科學習成果、工作成品、測驗、成績單、學校的獎勵或榮譽、學習護照、學校作業實例及由學生製作的簡歷等,其目的在於鼓勵學生去爭取成功,尋求機會去填補空白的能力,並建立創業準備方面的信心。

五、以產學合作理念,建構學校與產業的教育網絡

       透過社區課程建構國中與高中職夥伴關係的主軸,落實高中職社區化目標,職校可結合中小學的12國教課程,賦予學生適性的學習管道,並落實社區化資源共享的精神;同時各高中職學校每年均應分析學生的來源,了解主要來源學校,進而分析該校特質,最後透過學校間的合作及社區特色,開發共同核心課程,作為建構高中職社區化的主軸基礎。

六、建構高中職、大學及社區產業間的教育夥伴一貫教育

       我國技職教育課程可依學校特色發展不同學校層級與對象的一貫教育精神,就高大一貫教育而言,以高中職與技職校院或大學間的一貫教育,高職與大專校院間的高大一貫教育的策略聯盟,透過高職學生預修制度、具有碩博士學位高職教師到大專兼課、校際間聯合實務專題、菁英人才培育、主題課程等方式,進行課程及師生交流,除了穩固招生來源,亦可透過高大一貫教育與大專院校合作,再透過建教合作教育,不僅高職學生在升學或就業有較長遠的規劃,業界或大專校院可儘早培育所需人才。

七、結語

       莎士比亞曾說:「一隻燕子帶不來一季的春天」;一套好的制度,必須仰賴所有的利益關係者全力投入,深化其課程內容,期待學生在職業教育的學習內涵中,建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及再學習的能力。隨著教育國際化的需求,強化教育市場功能及人才能力建構,將是我國在技職教育的當務之急。

分享:
:::

教育領航

動手即動腦 培育好人才
技職教育 產學合一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