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就是「忠信」--品牌意識的美感空間營造

西區忠信國小張家馨校長 12/02/2019 3416 點閱

       這是一段不斷發生的歷程的總和,顯而易見的是老舊空間的改造,但實質上,卻是帶動學校由外而內、由內而外、由工程到課程、由學習到浸潤、再內化為氣質與品味的一段旅程,透過持續性的循環創造,產生正向質變,以扎根式的教育堅持,改變一所學校文化的故事。

       尤其一所已超過半個世紀的小學,校舍建築近30年,諸多因素,學生數由最多2、3千人,到近年最低不到300人,13班,現在又回升到500多人,23班。這幾年來,學生數的劇烈震盪,經費資源由匱乏到自助人助,是一段外人難以理解的歷程。尤其空間營造,除了理念及作法,最重要的還是經費,沒有經費,一切空談。經費部分,自101年8月以來,7年多來,執行了將近5000萬元,大大小小超過20項的工程,因限於篇幅,在此僅談談美感空間營造的實際做法。

鳥瞰忠信國小校園(圖片1)
鳥瞰忠信國小校園

       所有美感空間營造的故事,都是以「忠信」作為品牌意識的串連,從起點的學校願景「帶好每一個孩子」,到終點「距離,幸福最近的鄰家小學」,以終為始,試圖營造具有「孩子的第二個家」概念的社區型學習場域。而老舊學校的最大難處,在於無法一次性的整體規劃,因此,初期即以鳥瞰式校園的角度思考,由整體而局部、由大至小,想像未來藍圖,並以拼圖的方式切割空間,依照時間軸線及經費到位情形,一步一步調整及執行。雖然,每一處空間的變因殊異,但,唯一不變的是學校決策團隊,也因此每一項工程,在規劃設計階段,總是往返對話、討論、改善,這反而花費了最多的時間成本。

       以品牌意識的校園空間創造,主要聚焦在孩子的學習,透過浸潤式的美學設計思考,將環境改變的可能性極大化,這是回歸教育初心的現場實踐。因此,在規劃執行的考量上,就必須兼顧綜觀及微觀,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每一個案,所面臨的挑戰不盡相同,在此僅就存異求同的部分,分成8個面向,略述美感空間的發展脈絡:

兼顧人性思考: 手動推拉專用門(圖片2)
兼顧人性思考: 手動推拉專用門
賦予教育意義:光之舞台(圖片3)
賦予教育意義:光之舞台
  1. 確立功能定位:工程的首要,必須確立基本需求的完備,進而延伸發展。如:公共藝術化的彩虹魚無障礙電梯、主題式美感廁所。
  2. 賦予教育意義:以命名及裝置,創造教育性的學習空間,讓處處時時有學習。如:引領孩子發光發亮的光之舞台、愛與擁抱之門、東方美學綠徑的雲月詩詞。
  3. 兼顧人性思考:空間會帶領行為的改變,進而演化為習慣。如:手動推拉式的大門、側門、幼兒園專用門及停車場進出動線。
  4. 系統色彩管理:以校徽的紅、藍、綠、黃為主視覺色彩,統整空間色彩。如:學習步道鐵件、廊道樑柱。
  5. 均衡動態配置:以大空間思考小局部的配置狀態,達到大、小、輕、重的和諧平衡。如:學習步道的半圓形退縮空間、直線曲線的交錯設計、植栽位置調整。
  6. 創造空間亮點:亮點有助於價值的提升,成為有感的改造工程。如:忠信國小帶好每一個孩子的FRP裝置藝術、生態綠世界的一葉方舟、閱讀行旅圖書館的10大學習亮點。
  7. 實踐共好願景:由共享、共學到共好,打開校園視野,釋出閒置死角,親師生與社區共榮。如:當東方遇上西方美感學習步道、遇見,綠色美學C2C美感學習步道。
  8. 永續維護管理:空間創造的完成,就是管理維護的開始。如:榕樹塑型、樹木疏枝及澆灌系統、主題式美感廁所的清潔及芳香。
系統色彩管理:廊道樑柱(圖片4)
系統色彩管理:廊道樑柱
實踐共好願景:C2C美感學習步道(圖片5)
實踐共好願景:C2C美感學習步道

       公共工程的美感空間營造,在諸多的限制之下,仍有可為之處。過去老舊印象的忠信國小,學校決策團隊經由品牌意識,串接美感思考,以全新的視野及格局,作為整體校園規劃的方向,並透過積極權變的整合力及執行力,一步一步的完成,現在外觀上看到的是美感學習空間,而看不到,卻能感受到的,是教育的熱情及活力,有一種幸福的味道,這應該是美感空間所創造的最大價值。

創造空間亮點:閱讀行旅圖書館(圖片6)
創造空間亮點:閱讀行旅圖書館
營造優質學生閱讀空間(圖片7)
營造優質學生閱讀空間

 

分享:
:::

教育領航

為氣候而行動--讓校園成為學生學習氣候變遷的最佳環境
就是「忠信」--品牌意識的美感空間營造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