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日:100 年 6 月 10 日
發行人:教育局局長
出版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地址:42007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電話:04-2228-9111(代表號)
臺中市教育電子報自民國 100 年 6 月起,每月 10 日發行一期,為教育夥伴提供更快速便捷與寬廣詳實之教育資訊 ,歡迎各界關心教育訊息之舊雨新知,上網免費訂閱,並請廣為推廣宣傳。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AI)是電腦科學中的一個領域,其目的在讓機器擁有人類的知識、經驗與技能,以輔助人類進行分析、歸納、決策與解決問題。近十年電腦硬體製造成本下降,在資訊與通訊科技快速發展的條件之下,AI在各領域的技術開發與應用也逐漸被重視。2016年由Google DeepMind所開發的圍棋軟體AlphaGo擊敗韓國職業九段棋士李世乭,讓世人對於AI的能力表現刮目相看。尤其在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巨量資料(Big data)、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等新興科技出現後,AI的應用也更加深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今年(2020年)三月在斯洛維尼亞(Republic of Slovenia)成立了「人工智慧國際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r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希望透過多方參與的方式來保障人權、確保知識與研究成果的開放性,以降低各國科技落差與資訊取得的不平等。此國際研究機構的設立對AI在教育、商業、政治、經濟、醫療、製造以及其他領域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斯洛維尼亞的教育、科技與運動部長Pikalo(2019)曾提到,AI在教育體系中的優勢與潛在風險需要從包容性(inclusiveness)、平權(equitability)、高品質教育與終身學習機會等面向來評估。試想,教育導入AI與相關新興科技後,我們將面臨一個完全開放、全球化與透明的教育環境。而此智慧化的學習環境,將以網路上龐大的共享資源作為課程內容資料,並針對學生個別差異與學習需求來量身打造適性化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並能夠提供學生及時的回饋與學習的建議,以有效提升學習成效(Hwang, 2014; Spector, 2014)。因此,Pikalo認為我們需要再次思考(一)課程中什麼是重要且關鍵,學生一定要學會的知識或技能?哪些課程內容以及核心概念是需要修改或刪除的?(二)創新AI會對教與學產生什麼影響?知識的呈現、傳遞、習得的方法與歷程、教學方式、學習環境將會如何改變?
Harari(2018)在《21世紀的21堂課》一書中提到「變化是常態」,而我們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變動與未知中。他提到:一個在2020年出生的小孩,在屆齡入學後,我們應該教這孩子什麼,才能夠讓他在2050年時仍然能夠面對生存挑戰且有好的發展?在過去資訊量少且通訊不發達的年代,填鴨式教學有其效益與優點;但在資訊氾濫的21世紀,學生需要的應該不再是大量資訊的灌輸,而是能夠蒐集、理解、辨別、分析、歸納以及活用資訊的能力。Goleman與Senge (2014)歸納三項未來學校教育的焦點,首先是關注自己(focusing on ourselves),瞭解自我的內在世界,尋求生命的意義,並能進行社交與情緒管理;其次是善待他人(turning in to others),能夠具備同理心與他人合作共處;最後則是理解世界(understanding the larger world),能夠具備系統性思考能力,養成系統性思考的習慣。
Shah(2017)建議,老師們應該發揮人類特有的三項優勢。(一)創意。人類的創意具藝術性,可以天馬行空沒有限制;而AI的「創意」源自運算邏輯,相對而言較為受限。(二)說故事的能力。人類能將複雜的概念或枯燥的訊息改編為容易理解的故事,但AI到目前為止還不具備這項能力。(三)自我提升與改善的能力。人類有自省與反思的能力,也因此能夠持續改善工作成效。Shah提到,老師需要讓自己在工作中更具價值,除了本身的學科專業之外,也應培養不同專長,讓自己能善用AI科技來提昇自己的教學成效。
另外,老師們在課程設計、教學設計、班級經營、學生輔導等課務上,應尋求集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 Mulgan, 2018),透過與其他人的合作來發揮自身的教育專業。老師們除了相同學科領域、相同教育年段的合作,也尋求跨領域、跨教育年段的合作;除了教育圈內伙伴的合作,也尋求教育圈外的專業合作。
教育是一個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的歷程,需要教育愛、教育專業的榮譽感與教育志業的使命感的投入。在越來越多科技產品融入教育與日常生活的環境中,人與機器互動頻繁、時間也越長,而人類社會應有的人際互動、互助、同理心、愛與關懷卻仍是維繫人類發展不可或缺且無可替代的要素。AI時代,「經師」可由機器代勞,但「人師」仍須由人類教師們持續付出愛與關懷。
AI是否會取代人類教師?這答案應該由人類教師來決定。
參考文獻
Goleman, D., & Senge, P. (2014). The Triple Focus: A New Approach to Education. Florence, MA: More Than Sound.
Harari, Y. N. (2018).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London, UK: Jonathan Cape.
Hwang, G. -J. (2014). Definition, framework and research issues of 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 - a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 perspective. 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 1:4.
http://www.slejournal.com/content/1/1/4
Mulgan, G. (2018). Big mind: How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can change our world.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ikalo, J. (2019). The promise and im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medium.com/bled-strategic-forum/learning-and-teaching-in-the-era-of-artificial-intelligence-a160b513d4ba
Shah, R. (2017). Three necessary skills for educators in the era of AI. Retrieved from https://www.gettingsmart.com/2017/12/3-necessary-skills-for-educators-in-the-era-of-a-i/
Spector, J. M. (2014). Conceptualizing the emerging field of 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 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 1:2. http://www.slejournal.com/content/1/1/2
創刊日:100 年 6 月 10 日
發行人:教育局局長
出版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地址:42007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電話:04-2228-9111(代表號)
臺中市教育電子報自民國 100 年 6 月起,每月 10 日發行一期,為教育夥伴提供更快速便捷與寬廣詳實之教育資訊 ,歡迎各界關心教育訊息之舊雨新知,上網免費訂閱,並請廣為推廣宣傳。
蔣偉民局長
蘇美麗科長
課程教學科王柏鈞股長、王琬璇老師;南屯區永春國小蕭俊勇校長、劉冠欐主任、王清峰主任
教育領航:西屯區上石國小劉益嘉校長、黃蕙蒨組長;北區太平國小曾娉妍校長、陳奕蓁主任、游淑淳組長;
教育動態:中區光復國小張毅宏校長、蔡牧耕主任、林靜鶯組長;東勢區新盛國小譚至皙校長、李曉玲主任;
校園風情:北勢國中林宏泰校長、劉芳如主任;西屯區東海國小林筆藝校長、張凱棠主任、楊琮渝老師;
人物特寫:后里區月眉國小廖曉柔校長、楊秀停主任;大里區大元國小張曡今校長、王怡月組長;
焦點話題:清水國中曾育宗校長、洪嘉祥主任、王詠婕組長;東區樂業國小吳桂芬校長;
教學錦囊:四箴國中林瓊惠校長、董家琳組長;大里區益民國小洪翠芬校長、吳相儒主任;
教育夥伴:西區忠信國小黃美樺校長、葉俞潔主任;北區立人國小廖子成校長、簡鳳瑩主任;
書香共聞:大甲區順天國小陳素萍校長、顏淑菁主任;大雅區三和國小何昭伶校長、陳怡閔主任;
行政組:南屯區永春國小蕭俊勇校長、王清峰主任;
網路服務:課程教學科黃晉恩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