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回歸健康生活型態 幫幫孩子的身心靈

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汪雅婷教授 03/08/2021 893 點閱

一、前言

  我們都知道正確的飲食很重要;我們都知道規律的作息很重要;我們都知道運動很重要;我們也都知道正向思考、擁有好心情很重要。然而筆者推廣健康生活多年,了解多數人常處在「知道但做不到」的狀態。無論這樣的無力感是讓自己更焦急,還是終於麻木無感,都對我們的身心靈有害而無益。更令人憂心的,是發覺孩子的身心健康遠不如上一代,卻除了反複念著他們聽不進的話語,惹他們不耐煩外,也幫不上任何忙。

  幸而筆者在學校執教健康與養生課程,累積的經驗裡發現一些可喜的現象。一是年輕人對於自己的健康問題是有感的,也願意改變;二是中醫養生的智慧能夠開啟他們認識健康的另一扇窗,強化他們想要改變的決心。改變固然可喜,但好習慣若能從小建立是最好的,以下整理出幾點常見的學生族健康現象,以及到底大家在生活中出了什麼問題,希望能提供一些角度,幫助身為大人的我們為孩子的健康提拉一把。

二、孩子常見的健康問題

(一)懶

  大人常一看到孩子懶洋洋的,心頭就一股莫名火起。不過這個「懶」的現象並不單純。撇開某些人的確是性格懶散不談,一個身體健康的人是絶不會「懶」的。「懶」背後的原因就是體力太差,所以不愛走路,不愛站立,不愛做事,甚至不愛講話。體力差也有許多原因,不過筆者通常只要問學生有沒有吃早餐即可明白一分,再問幾點吃早餐又明白一分,再問早餐吃什麼便再明白一分。大家都知道要吃早餐,但不知依十二時辰養生法,早餐必須在上午九點前吃完,必須吃到五穀種子類,而且不應吃冰的,最合格的就是傳統早餐。所以早餐匆忙帶著,拖到十點下課才吃,而且是巧克力厚片加大冰奶,就千萬別說自己有吃早餐。有的義正辭嚴地說早上吃不下,那就一定是晚睡,不但體力差,而且脾氣必定也差,還有各種身心問題無法一一在此列舉。

(二)專注力

  有些學生看似有旺盛的體力,但定不下來,心總是在浮動,無法專心,當然影響學習。專注力過短的元凶少不了3C產品,這方面以班規或家規管制手機,以及正念靜坐平衡很有效果。同時每日飲食中的食品添加物也是隱形殺手之一,人工添加物無所不在。許多成份,例如麩胺酸鈉(即味精)、人工色素、人工香料、防腐劑都影響腦神經發育。可怕的是孩子的舌頭已經習慣那種化學味道,要改變口味也很難。最根本的解決方式是食物都從自家廚房端出來,但現代生活不太可能,只能盡量以此為目標。如要買外面的食品就要為孩子慎選來源,可以教孩子學著將包裝翻到成份表念一遍。筆者每次念一遍泡麵的成份表,學生就不敢吃了。

(三)記憶力

  記憶力差對於學生來說挫折感也很大。勤能補拙固然是個方法,但我們都不知道「水主記憶」,許多記憶力不佳的問題其實與喝水量不足有關。就算不相信水有這麼神奇,至少可以理解水量不夠,身體廢物一定多,頭腦肯定不清楚。喝水量不能以自己覺得是否口渴作為判斷依據。人的身體就像個小奴婢,主人不愛喝水他就委屈著自己不討水喝。每日基本水量是自己的體重乘以40,所以50公斤的人要喝2000ml的水。現在大家很有環保意識,會自己帶水壺,大人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水壺計算每日水量,相信大部份的人會很訝異自己竟然長期缺水這麼嚴重。

(四)憂鬱

  憂鬱已經從筆者學生時期的少數個案變成現在年輕人的常態了。大人容易以為憂鬱是孩子受挫力太低,其實不完全是。以養生的角度而言,憂鬱與肝有關,所以長期晚睡沒有養到肝,會增加憂鬱的傾向。憂鬱的退縮、停滯、感傷現象是一種「陰」的特性,要以「陽」作平衡,因此憂鬱者一定要運動、勞動、流汗、見太陽。憂鬱心理與過於關注自我有關,所以一定要學著為他人付出,這種向外開展的方向也屬於「陽」。綜合以上原則,替媽媽做家事即是個好方法,志工服務也是很好的活動。國中以下的孩子或許憂鬱傾向不明顯,但大學生的憂鬱絶不是大學才開始的。從小建立規律作息,以及運動和服務的習慣,對於個人長期的情緒品質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

三、結語

  筆者越是學習中醫智慧,越是感嘆現代許多生活習慣,以及現代人追求的幸福生活,竟然與養生之理背道而馳。我們以晚睡晚起當作小確幸;把早午餐及西式飲食當時尚;人是水做的,結果可以忙到忘記喝水;舌頭被外食養壞;運動覺得好累而且流汗好黏;長期以孩子為中心以致於他們習慣世界以他們為中心。孩子的身心靈狀態只是展現出社會及家庭偏差生活的結果,實在可惜又無辜。限於篇幅,僅能舉幾個常見的現象作為例子,但大人若能以身體力行帶領一些改變,對孩子的幫助就很大了。筆者的學生能在一個學期內改變二十年以來的生活習慣,一方面是知識給他們力量,另一方面也是筆者自身的生活經驗可以給他們許多活教材。希望年紀更小的孩子能從小建立好習慣,打好健康身心靈的基礎,讓他們一輩子受益無窮!

分享:
:::

教育領航

健康促進從小開始
回歸健康生活型態 幫幫孩子的身心靈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