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一起動 更健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林宜靜副教授 08/09/2021 400 點閱

  「我的孩子都不動,怎麼辦?」這是我近幾年在和幼兒家長接觸時,很常聽到的問題,多聊聊可能的原因後,結果不外乎是「孩子比較喜歡坐著打電玩或看平板」、「我其實不知道要怎麼帶他/她玩」、「我覺得帶小孩出門有點麻煩」、「我自己其實也不喜歡運動」、「跟孩子動起來好累,也追不上孩子,索性讓他/她在家看電視」。其實這些都是很常見的現象,臺灣地小人稠,可以運動的空間有限,再加上要找到讓幼兒覺得新鮮有趣的活動,對家長也是一個考驗。久而久之,和孩子一起運動的機會就慢慢變少了,孩子要培養出喜歡運動的習慣也更難了。

  其實要讓幼兒喜歡運動、甚至養成運動的習慣,不需要花俏的活動、也不需要特別的安排,最重要的是好玩伴跟好心情。「好玩伴」可以是年齡相近的小朋友,但更好的選擇其實是父母親。幼兒生活中最重要的同伴是父母,對幼兒來說,做父母的除了肩負教養的責任外,其實還有提供安全感與作為楷模榜樣的重要功能,如果父母在日常照看之外還可以和幼兒一起同樂、一起運動,那是最好不過的了。在父母親細心看顧下與孩子同樂,不但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自在的氛圍來活動,更可以與孩子一起建立共同的運動經驗,凝聚愉快的片段,更重要的是父母能作為孩子健康楷模,引領孩子認識健康的重要,慢慢的把運動勾勒為日常的一部份。

  在和孩子運動之餘,也要記得放鬆營造好心情。有人可能會覺得「運動的時候當然會有好心情,為何還要特別營造呢?」是啊,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但是您知道,有些時候帶著幼兒運動,反倒會讓父母微微焦慮,因為在互動的過程中,幼兒可能發展未及的肢體能力,在父母眼裡卻引發了孩子是否發展不足的擔心,不由自主地在運動的過程裡,想方設法地想要「鍛鍊、加強」孩子。一廂期待加劇、一廂害怕辜負期望,一不小心就倆倆氣氛緊張,幾次之後孩子對於一起運動的經驗感到不自在,興趣缺缺,想要養成家庭的運動習慣就愈形困難了。

  幼兒的肢體發展其實因人而異,不僅能力、喜好不同、發展的速度也不同,有的孩子從小就非常四肢協調、運動能力過人;有些孩子是對於體能施展比較保守、不喜律動;有些孩子是在活動中獲得刺激經驗,才漸漸引發初正向的體能經驗,逐漸的累積興趣與能力。所以不管是哪一類的孩子,最好的鼓勵與運動方法就是讓他們在運動經驗裡有愉快的印象。幼兒跳得高不高、跑得快不快都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這一個運動下的美好記憶是和爸媽一起的,這般珍貴、難得的時光才是鼓勵孩子喜歡運動的重要關鍵。只要孩子對於運動這件事是感覺愉快的,那麼日後常常運動、好好運動、和爸媽一起運動的習慣就會漸漸養成了。

  其實,為孩子養成運動習慣需要爸媽一點點「特意」,特意地安排、特意地帶著孩子探索、特意地建立習慣;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家長來說,可能也需要特意地培養自己去開始接受運動的動力,畢竟要和孩子一起動,總得以身作則才有說服力是吧!能和孩子一起運動是投資報酬率很高的事,不但對孩子表達了關愛、拉近了關係、傳遞了正確的健康訊息,更能一起寫下了放鬆開懷的時刻。所以,當您和孩子一起運動完,汗水淋漓、大口喝水時,別忘了摟著孩子、拿起手機拍下幾張見證「一起動、更健康」的美好時光喔!

分享:
:::

教育領航

幸福3T 愛相隨
一起動 更健康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