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美力時代 藝起來尋美

終身教育科黃正隆課程督學 11/07/2021 586 點閱

  科技與藝術兩個領域,一個冰冷,一個溫暖,過去看似毫不相關,但隨著科技應用愈趨多元,在藝術領域創作出的作品,愈發讓人耳目一新。近年來,科技藝術已成為熱門趨勢。在演唱會舞台上,有虛擬分身與歌手一同唱歌、互動;或是戴上VR眼鏡,如同進入表演現場,舞蹈家就在自己身旁慢舞;還是透過無人機與燈光秀,讓天空成為創作者的畫布等。不僅改變人們溝通互動方式,更進一步改變生活型態與藝術展演的生態,同時也催生全新創作模式。這股風潮也吹入校園,學校配合新課綱課程規劃,運用藝術結合科技的課程教學,創造「美力時代」,讓我們透過以下卓越案例,「藝」起來尋美吧。 

大里區大元國小「大里老街文化空間改造--都市創生設計」

藝術碰上科技-會擺手的鹹菜桶

  課程的發想來自於學校教師發現學校地處大里,為舊市鎮「大里杙」所在處,時過境遷,學生對於社區舊有事物、技藝、環境、文化感動逐漸消逝。於是,學校的行政人員邀集第一線的教學老師(含藝術、語文、資訊、自然、社會)組成跨領域教師教學團隊,並邀請專家學者協同指導,以STEAM跨領域課程為學習架構,「文化空間改造--都市創生設計」為主要核心議題,帶領學生透過大里老街實地踏查、紀錄及訪問居民,發覺及感知生活環境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邏輯思維圖表,進行問題解決之專題發想;運用設計思考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發現、定義問題,並產出改造計畫書、設計圖,在實際製作模型時,加入自然科技及資訊領域的運用。

  經過兩個月課程進行,一步一步讓師生發想的小小童心夢想成真。參與活動的學生說:「這次的課程非常特別,更是一大挑戰。過程中我們學到發現問題之後,如何與同伴腦力激盪,並將平日學習的科技知識運用在作品中,讓以往大家覺得不可能的想法一一實現。」另有學生將大里老街的鹹菜桶轉化為可愛逗趣的鹹菜桶寶寶,運用程式設計與電池動力,創造出一雙會搖擺的手,只要把垃圾放在桶子上雙手就會將垃圾收到桶子裡,創意十足!

市立大甲高中「用科學與藝術沏一壺好茶」

  臺中大甲東為臺灣陶的發源地之一,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在市立大甲高中建置的「臺中市陶藝教學中心」為增進教師對陶藝美學與科學應用的瞭解,提升教學能量,舉辦「茶具的科學原理與藝術設計實作」研習。

  陶藝中茶壺的設計有著科學的理論,例如壺身與壺嘴一樣高是運用了「連通管原理」,當連通管內的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內的液面則相平;若壺身高於壺嘴,那水就無法裝滿壺了。除此,蓋上的孔是用來連貫壺內和大氣,防止壺內的氣壓因減小而倒不出水。

  透過實作活動,讓教師了解茶具設計的科學原理並實際運用於製作陶藝,體驗科學與激發藝術設計的潛能,希望教師回到各校能進一步應用於教學,使陶藝教育能在臺中市遍地開花。

教師與社區民眾「茶具的科學原理與藝術設計實作」研習(圖片1)
教師與社區民眾「茶具的科學原理與藝術設計實作」研習
用科學與藝術沏一壺好茶(圖片2)
用科學與藝術沏一壺好茶

市立清泉國中「與光影共舞--見美、踐美、漸美」

  學校由藝術領域教師領軍,結合語文、自然與科技領域教師,齊心共同建構以「與光影共舞」主題的美感生活學習地圖,以「見美、踐美、漸美」為核心,延伸出「深耕美學」、「創意發想」、「實踐美力」及「分享實作」等四大主軸課程。其中「光影實驗室及藝術季」的系列課程,更是透過設計思考、團隊合作的模式,激發學生跳脫框架,進行創新發想,並輔以系統化思考策略,達成問題解決的目標。

  課程從光影戲出發,除開發出相關的文創設計與作品外,還走入學區國小、社區進行公演,讓社區學生能夠認識光影偶戲。

與光影共舞--見美、踐美、漸美(圖片3)
與光影共舞--見美、踐美、漸美

  科技為人類生活帶來方便性,讓我們有餘力去享受生活並在美學與藝文活動中陶冶性情,培養創造力。把藝術與科技完美結合,讓科技不再冷漠,突破框架的創意超乎想像,科技因藝術而有生命,更有內涵。從教育出發,讓科技融合美感藝術扎根,共同創造美力時代。

分享:
:::

教育動態

美力時代 藝起來尋美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