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生氣與哭泣的背後,情緒需要好好地對話 ~談家庭情緒教育的理解與改變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張雅淳兼任助理教授 08/01/2022 623 點閱

  小圓常常在班上生氣爆炸,遇到挫折的事件即哭泣,看起來就像是情緒失控的老虎;一次次的遊戲治療,小圓在遊戲中經驗挫折,感受情緒,慢慢學會了「好好地生氣」,當小圓與家人學習與情緒對話,改變就此開始。

失控的小圓

  小圓的父母嘗試跟孩子對話,但是孩子卻總是在學校失控,小圓媽媽說:「我該說的也都說了,為什麼每次還是一直接到老師的電話呢?」

  每當小圓遇到不會寫的題目、每當小圓遊戲落後,小圓就會在班上生氣或哭泣,有時候可以哭上一節課……。老師剛開始會慢慢跟小圓對話,但是每次的哭泣也讓老師無可奈何,所以老師就打電話給小圓的媽媽,請媽媽來跟小圓對話或是把小圓帶回家。一而再、再而三地老師來電,小圓媽媽必須請假;第一次諮商的時候,媽媽很直接地告訴我,「我已經接學校老師的電話接到怕了!老師要我教教孩子控制情緒,我也都說了;我就跟他說『哭,不能解決問題!』『不要哭!這樣很丟臉』,我到底應該怎麼辦?」

情緒,真的很重要嗎?

  當孩子進到遊戲治療室,我會先跟家長談談孩子的成長歷程,幫孩子的問題進行橫鑑跟診斷,孩子的評估資料即顯示了孩子對於情緒的無助以及家庭不知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

  小圓是家中的老么,小圓在家中常常哭泣,父母認為小圓就是愛賴皮,遇到問題就是生氣、就是哭……;當父母不讓小圓買玩具,小圓可以生氣一個鐘頭的時間,等氣完了、哭完了就不再哭。長期下來,父母就會選擇忽略小圓的賴皮,小圓要生氣就讓他生氣,要哭就讓他哭,反正哭完了就沒事了。

  華人的文化社會中,我們總會選擇不談情緒,因為「減少情緒表達,代表情緒控制得很好」,但是很顯然地不適用於孩子的身上。小圓遇到困難就選擇用生氣及哭泣的方式表達挫折,當家庭內的父母都選擇忽略小圓的情緒表達,卻沒有承接住小圓的難過情緒,反而讓小圓的生氣與難過情緒無限擴張,少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久而久之,小圓只知道用生氣與哭泣表達情緒,卻沒有學習到正確的情緒調適策略,沒有學到「生氣之後,需要讓自己表達跟平復,再去解決問題」。

遊戲治療,預演了情緒的調適

  透過每週一次的遊戲治療,我陪伴孩子表達情緒的感受,同時也一次次練習情緒的調適;讓孩子學習與感受挫折,同時也增加了孩子的情緒調適之錦囊。

  初期遊戲治療的過程,小圓總是會找我一起進行桌遊(對賽遊戲),小圓在遊戲過程很在乎輸贏,每次一輸就會花半小時生氣,或是直接賴皮不玩了!小圓很直接在遊戲治療的過程中,呈現了他慣用的情緒表達模式!如果大人告訴他「不能生氣」,他只會繼續生氣,並沒有學習到正確的情緒調適策略;「不能生氣」是全世界最殘忍的情緒控制了,因為「我們都會生氣,孩子不是『不能生氣』,而是需要學習『好好生氣』」。到底該如何因應孩子的情緒呢?

(一)大人「示範表達」情緒感受

  初期遊戲治療的過程是有輸有贏的,不論結果輸贏,我都會立即表達我的感受:「我好難過,因為我輸了!」、「我贏了這場遊戲,我真的很開心。」透過一次次情緒表達的示範,小圓也開始模仿並說出他的難過、失落與開心。唯有大人開始示範表達情緒,孩子才能感受到情緒是可以好好的說;小圓:「我真的很生氣,為什麼都是你贏!」、「我終於贏了這場遊戲,我好開心喔!」當情緒開始表達,小圓也不再悶不吭聲地生氣與賴皮!那一刻,小圓好像可以開始回到遊戲的情境中,而情緒好像可以理所當然地展現出來。

(二)大人「回應情緒」的理解

  每每在小圓說出他的情緒過後,我也會表達我的理解,「原來是遊戲輸了,所以讓你很生氣」、「我看到你好開心地笑了」,當我接納了小圓的情緒,而且表達我的理解,小圓的生氣時間慢慢縮減、慢慢開始減少一直生氣的反應!大人的情緒回應,代表孩子是被理解的,孩子才能感受到大人願意陪伴孩子解決問題;那一刻,小圓開始放下他的防備與生氣,而開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大人「提供策略」的解決方法

  中後期的遊戲治療中,小圓開始在每次遊戲過程中說出他的生氣與難過;當我輸的時候,我會跟小圓說「我好生氣,那我要先喝個水,等一下再繼續玩」、「我好難過,我先洗牌好了」、「輸了好難過,我先換個遊戲玩吧」;當他輸了遊戲而要開始生氣的時候,我也會跟小圓說「我剛剛也輸了,但是我都沒有生氣跟哭哭耶」、「我剛剛喝了水,我的生氣被沖掉了」,這一刻的小圓冷靜了下來,當提供了不同的生氣調適策略之後,小圓好像看見了不同的方式,慢慢地增加了情緒調適錦囊包!之後的小圓,會在快要生氣之前就開始玩不同的遊戲,在快要生氣的時候就先去透透氣。

家長改變,增加了孩子情緒的錦囊

  每次的遊戲治療結束後,我都會跟家長聊聊孩子的問題,告訴家長遊戲治療的過程,也跟家長討論改變的方法;只因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希望孩子快快樂樂。

  我跟小圓的家人說,「小圓其實是個無助的孩子,他不是故意要生氣或哭泣,過去的小圓總是習慣哭泣,他以為哭過就沒事了,他只是不知道生氣了該怎麼辦。」媽媽接納了小圓的無助,接著,我邀請媽媽一起練習「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多提供孩子不同的情緒調適策略,示範不同的情緒調適方式,媽媽平常可以跟小圓說『我今天在公司很生氣,但是我去買了飲料喝就比較好了』、『我看到你們沒寫功課很生氣,我先去洗澡放鬆一下』、『我很難過,你們都不聽我說話,我決定再給你們一次機會』。」提供孩子不同的情緒調適策略,讓孩子增加情緒調適錦囊,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使用囉。當孩子下次又有情緒的時候,媽媽就可以帶孩子練習過去的生氣調適錦囊,一次次地練習跟討論都是增加孩子未來在學校的情緒表達與調適。

結語

  透過遊戲治療與家長的改變,三個月之後,小圓的媽媽不再接到老師的電話,小圓終於找回開心的笑容!

  還記得最後幾次的遊戲治療課程,小圓連三度面臨遊戲的落敗,小圓跟我說「這次換我洗牌,我等一下再繼續玩。」下一刻的小圓,低著頭、發著牌,然後又抬頭笑笑地說「我們繼續玩吧!」

  對於孩子來說,也許看來是表面的行為問題,但是心中卻有著說不出的無助。當孩子開始自在地表達情緒,大人可以接納與理解孩子的情緒,給予孩子更多的情緒錦囊,孩子就能夠獲得正向的改變。

分享:
:::

教育領航

親職教育攜手向前走
生氣與哭泣的背後,情緒需要好好地對話 ~談家庭情緒教育的理解與改變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