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人權天賦 教育守護

大里區大元國小張舋今校長 12/11/2023 1680 點閱

  歷史中,人們總是區分「非我族類」。在過去,人們未意識到,即使外表或顯性特徵不同,我們的內在依然同為「人」的本質,具備同樣的情感與能力,值得同樣的尊重。於是,各式種族、階級、村落、國家、膚色、宗教、性別、語言等分別……像是利刃,一刀劃開人們,陷入「你們」、「我們」與「他們」的爭戰不休。

  1945年,參戰國達61國、直接參戰人數1.1億人、死亡人數超過5500萬人以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千瘡百孔的世界各國痛定思痛,組成「聯合國」提供各國對話與溝通平台,並於1948年12月10日通過「世界人權宣言」,於1950年開始,制定該日為「國際人權日」。訂下了國際人權日,人們就此享有尊嚴、自由和平等的人權了嗎?1965年,美國阿拉巴馬州經過一場爭取投票權遊行的暴力鎮壓事件後,攻擊的畫面震撼全國,國會才通過「投票權法案」,全美黑人方有投票權。1967年,熱愛跑步的20歲大學生威斯策(Kathrine Switzer)在友人的幫助下,甩開趕她出場的工作人員拉扯,完成波士頓馬拉松,成為第一個「正式報名但偷偷跑完」的馬拉松女性跑者。  

珍視不同文化的獨特(圖片1)
珍視不同文化的獨特
透過教育力量正視人權(圖片2)
透過教育力量正視人權

  儘管已是21世紀,在2009年,塔利班政權依然不准巴基斯坦女孩上學,堅持上學讀書的馬拉拉在2012年遭受槍擊;2021年,塔利班執政的阿富汗成為全世界唯一禁止女孩受教育的國家。直到今日,俄羅斯與烏克蘭、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等國持續交戰。即使在臺灣,仍然有人權問題亟待改善,小說「八尺門的辯護人」所談到的移工人權、近年來深受重視的兒童權益與部分童工問題等。從上述例子可以知道,雖然提倡「天賦人權」,但實際上,人權並不是憑空得來,而是透過持續不斷的爭取,方能獲得的權利。除了爭取之外,也要透過教育的力量,讓人們從天生習慣「認知彼此差異」,走向有意識的「理解你我亦同」。

  因此,學校透過宣導活動,認識「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兩項公約;了解「兒童權利公約」攸關兒童自身權益;並運用國際教育與交流機會,在不同國家與文化裡「異中求同」,建立共同連結;亦與其他文化「同中存異」,珍視各自文化的獨特。最重要的是,人權觀念的理解必須經由課堂上的討論與思辯,除了培養獨立思考、接納多元觀點、凝聚共識的能力,進一步形成觀念體系,使人權觀念成為普世價值。

  「只有人權被重視時,和平才會存在。」-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透過教育的力量,讓「人生而平等」的觀念成為種子,在未來成長為巍然的人權大樹,庇蔭每個弱勢群體。當透過教育,讓「非我族類」的人們都能彼此善待,真正的和平才會到來。

加強差異的認知來理解彼此(圖片3)
加強差異的認知來理解彼此
重視人權才能帶來和平(圖片4)
重視人權才能帶來和平
分享:
:::

教育領航

人權天賦 教育守護
永續發展重要基石--人權
1210國際人權日 友善校園重人權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