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腦筋急轉彎之你今天快樂嗎

安和國中劉原君老師 01/08/2025 238 點閱

  我任職於國中,專長是國文、輔導與家政,也曾多年擔任專輔教師。我熱愛電影,常以影片作為教學素材。其中,皮克斯於 2015 年推出的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廣受歡迎,片中呈現了五種情緒角色:樂樂(Joy)、憂憂(Sadness)、怒怒(Anger)、厭厭(Disgust)和驚驚(Fear)。當時我認為這部作品非常適合用來教導學生,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然而,青少年的情緒多變且複雜,僅有這五種情緒似乎不足以全面涵蓋。

  九年後,《腦筋急轉彎 2》強勢回歸,主角在青春期階段多了四位新角色:焦慮的阿焦(Anxiety)、害羞的阿羞(Embarrassment)、倦怠的阿廢(Ennui),以及嫉妒的阿慕(Envy)。這些角色不僅象徵青春期中常見的情緒,更反映了當今社群焦慮世代的心理狀態,十分貼近現今學生的生活。我利用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讓學生學習辨識並覺察自己的各種情緒,進一步探討如何與情緒相處。

長大後,快樂真的會變少嗎?

  在孩童時期,主角的情緒主導者是樂樂,但隨著成長,主角的媽媽被憂憂主導,展現了高情商的一面;而權威形象的爸爸,則由怒怒掌控情緒台。許多人從憂憂身上看到長大後漸漸失去快樂的自己:責任增加、壓力變大,心中的憂慮與日俱增。

  青春期的你,需要學會認識並接納自己的正面與負面情緒,找到生活的平衡點,才能在這充滿挑戰的世界中穩步前行。

快樂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焦慮的阿焦讓人聯想到每個曾經焦躁不安的時刻。面對新的成長階段與環境,對未來的擔憂使得阿焦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許多人都曾被焦慮奪走大腦的主控權,因此對阿焦這個角色感同身受。

  經歷種種困境後,樂樂終於明白,所有情緒都有其價值與意義。原來,快樂不是一種天生的能力,而是源自個人的選擇。只有經歷過悲傷,才能深刻體會快樂的真諦。

每個人都是矛盾情緒的綜合體

  我們常被教導憂鬱與悲傷「不好」,而許多認為自己憂鬱的人,也往往被要求「快點好起來」,卻未曾學習如何與情緒和平共處。我們甚至希望能快轉那些尷尬、自卑或嫉妒的記憶,卻忽略了這些負面情緒傳遞的訊息。

  事實上,正是這些交織而成的情緒記憶,構築了我們的信念與經歷,像一首多聲部的合唱,而青春期則是這首曲子最澎湃激昂的段落。

  當你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時,可以試著找對的人聊一聊、做些正向的事、與專業老師談談,或是待在能給予支持的環境中。真正需要擔心的,是你將憂憂關閉,失去哭泣的能力;將慕慕藏起,假裝不在乎,卻放棄追求更好的自己;或是壓抑焦焦,無法為未來的挑戰做準備。

  唯有接受並擁抱所有情緒,才能真正接納自己,從而更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分享:
:::

教學錦囊

聲音的奇妙冒險(The Wonderful Adventure of Sounds)
腦筋急轉彎之你今天快樂嗎
AI工具在特殊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
數位科技融入 教育學習的新契機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