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美學素養,從生活角落開始:蒙特梭利雙語美感教育的實踐

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沈妙玲 02/05/2025 341 點閱

  身為資深的蒙特梭利教育工作者,在知識傳授與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美感教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強調「幸福金三角」的概念,即孩子天生的內在驅動力、精心營造的優雅環境,以及充滿愛心的成人陪伴,三者相互影響,共同塑造孩子的美感素養。當我們結合雙語教育的理念,更能創造豐富多元的美感體驗,幫助孩子從不同文化視角理解和欣賞美的內涵。

一、0-3歲:感官啟蒙期的美感培養

溫馨的環境融合美感設計和語言互動,提升孩子生活美學與語言能力。

(一)視覺探索與語言連結

  0-3歲是嬰幼兒視覺與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我們在環境中精心佈置視覺元素,例如在嬰兒視線上方約30公分處,懸掛由Bruno Munari(義大利設計師,以其創新的設計和對兒童教育的貢獻而聞名)設計的黑白幾何立體吊飾(Munari Mobile)。同時,我們也會以中英文介紹這些視覺元素,如「圓形/Circle」、「黑色/Black」,讓孩子在視覺探索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習語言。

(二)生活情境中的美感體驗

  溫馨的餵奶角落不僅是功能性的考量,更是營造美感教育的絕佳場域。柔和的燈光(Warm Light)、舒適的座椅(Comfortable Chair)、以及溫潤的牆面色彩(Soft Wall Color)等環境元素,都能自然融入雙語學習中。透過日常生活中不斷重複的語言互動,孩子不僅能學習相關詞彙,更能潛移默化地感受生活環境中的美學。

二、3-6歲:感官探索與創意表現

蒙特梭利教具結合雙語教學,讓孩子在感官探索中自然學習語言。

(一)多感官的美感探索

  蒙特梭利教育尤其重視3至6歲幼兒的感官發展。我們設計多元豐富的教具與活動,例如圓柱體系列(Cylinder Series)、色彩配對(Color Matching)等,引導孩子在探索中自然學習雙語詞彙。以「尋找圓柱體」為例,孩子們不僅要找出對應的物件,更要嘗試用中英文描述圓柱體的特徵:「這是一個高高的、藍色的圓柱體」(This is a tall, blue cylinder)。

(二)藝術創作與文化融合

  我們結合和久洋三大師(著名日本藝術教育家,特別強調透過遊戲和探索來促進兒童的藝術創造力和感官發展)的藝術教育理念,將基礎造型元素(Basic Design Elements)與色彩理論(Color Theory)融入教學活動中。隨著四季更迭,我們也會介紹不同的節氣文化,例如「春天/Spring」的百花盛開、「秋天/Autumn」的楓紅層疊,引導孩子透過雙語描述,更深入地體會自然之美。

三、環境營造與師資培育

蒙特梭利教室精心布置,融入美感教育和雙語教學,營造自然學習環境。

(一)優雅環境的重要性

  蒙特梭利教室的環境佈置十分講究,從教具的陳列到藝術作品的展示,都須兼顧美感教育。我們在空間中設置雙語標示,例如「藝術角落/Art Corner」、「自然探索區/Nature Exploration Area」,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雙語。

(二)教師的專業成長

  身為蒙特梭利教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更需不斷精進美學素養與雙語能力。我們透過定期研習,交流教學策略,分享如何將生活中的美感元素融入教學,並探討如何運用雙語豐富美感教育的意涵。

  美感教育不應獨立存在,而應與孩子整體發展緊密結合。透過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與雙語教學的融合,我們能創造更豐富的學習環境,幫助孩子在發展語言的同時,培養對美的敏銳度和鑑賞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擁有感受美、創造美的潛能,並給予適切的引導和充分的自由,讓美感教育自然融入他們的成長過程。

分享:
:::

教育領航

種下藝術種子 藝起營造美的角落
打造美感校園 廍子學習幸福又安全
美學素養,從生活角落開始:蒙特梭利雙語美感教育的實踐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