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莎劇融入雙語教學 表藝課的探索與實踐

中山國中張芸菁老師 04/08/2025 2942 點閱

前言

  在筆者投入雙語教學的這五年間,經常見到各種探討雙語政策正反影響的議題,如:「雙語教學是否為了雙語而雙語?」、「雙語教學實施後,學生的英文能力是否有所提升?」、「雙語教案該如何撰寫?」以及「各校雙語教學的落實指標該如何檢核?」等。從政策的推出到修正,目前仍處於「百家爭鳴」的階段。因此,筆者希望透過自身的教學經驗,梳理雙語表演藝術課程的教學脈絡,並進行自我省思。

課程設計發想

  筆者認為,雙語課程的最佳執行方式之一,便是選擇本身即來自外語的內容。因此,在表演藝術課程中,筆者選擇了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經典作品《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以下簡稱「羅茱」)作為八年級學生的主題課程。課程規劃先讓學生認識莎士比亞及其幾部著名作品,接著以中文版劇本進行讀劇,讓學生掌握故事全貌,最後提供簡化的中英對照劇本,讓學生分組選段演出。

課程實際執行歷程

  筆者認為,雙語課程的核心仍應是一堂精彩的學科課程,因此課程的目標需明確──讓學生演出《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經典對白。在課程設計上,筆者提供多種羅茱故事的呈現方式,強調劇情的吸引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堂課:莎士比亞介紹與羅茱故事簡介

  課堂從課本內容出發,簡介莎士比亞的生平及其代表作,接著帶領學生欣賞羅茱故事的解說影片、同名音樂劇片段與電影選段,使學生初步了解故事內容,並引導他們思考角色動機及自身生活經驗的連結。

第二堂課:中文讀劇與中英劇本片段導讀

  由於羅茱的原文劇本較為艱澀,課堂提供翻譯為較口語化的中文版劇本,讓學生以團體方式讀劇。全班圍成一圈,輪流擔任角色或舞台指示,並於每場次結束後回顧劇情發展與角色分析。讀劇後,學生依組別(3-5人一組)選擇三段經典場景之一,並以中英對照劇本進行排練與演出。

劇本呈現方式設計如下:

  1. 〈樓台會〉:羅茱的獨白,保留英文語韻,強調情感表達。
  2. 〈決鬥〉:三人決鬥場景,台詞簡化為短句,搭配設計好的打鬥動作,強調動作與語言的結合。
  3. 〈殉情〉:由於台詞較多,採用「配音員」形式,演員在台上表演,另一組學生負責旁白與台詞朗讀。

  劇本的呈現方式可依學生的語言能力與個人意願進行調整,即使中英文交錯使用,也不影響表演效果。

第三堂課:排練指導

  課堂著重於學生對台詞的理解與詮釋,學生可自由選擇使用中文或英文演出,教師則引導他們的舞台走位與情感表達。

第四堂課:彩排與服裝道具準備

  鼓勵學生盡量背稿,並提供「大字報」投影,以確保演出順利進行。

第五堂課:正式演出與課後討論

  各組依序上台演出,演後則進行青少年戀愛觀、生命教育等相關議題探討。

發現與反思

  在課程執行過程中,筆者發現,融入英文台詞並非僅是語言轉換,更關鍵的是情感傳達與角色詮釋。為幫助學生克服語言障礙,課堂採用多種策略,如:中文讀劇、中英對照劇本、分段排練及配音方式等,使學生可依個人語言能力與表演需求,選擇適合的呈現方式。

  此外,演出後的討論環節讓學生透過角色命運的省思,進一步探討青少年戀愛觀與生命價值。這不僅加深了他們對莎士比亞作品的理解,也讓他們對自身生活有更深刻的體悟。

  總結而言,本次雙語表演藝術課程是一個美好的起點,證明了表演藝術在雙語教學中的可行性,並為未來的課程發展奠定了穩健的基礎。

八年級學生表演完開心合照(圖片1)
八年級學生表演完開心合照

附註:

  1. 課程結束後,學生們配合學校「國際閱讀日」活動,在早修晨會時間進行跨班級的羅茱戲劇公演,影片在本校的粉絲專頁,歡迎參考指教。影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9z6L7ZbAV/
  2. 如有需要與作者討論相關教學經驗或教案分享,歡迎來信:minia0613@tc.edu.tw
分享:
:::

教學錦囊

當VR不再單純只是VR
莎劇融入雙語教學 表藝課的探索與實踐
大秀show time 遇見「義俠廖添丁」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