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磁」力全開!跟著電磁鐵來一場雙語探究冒險

西區大同國小陳映均老師 08/08/2025 200 點閱

  自然科學課程重視探究與實作,雙語教學則強調語言與內容的統整。以「電磁鐵」為主題的五年級自然雙語課程中,結合PODE(Prediction-Operation-Discussion-Explanation)探究模式與生活化雙語情境,讓學生從熟悉的照片情境出發,動手操作電磁鐵實驗,並在雙語互動中建構科學概念與表達力。

一、教學設計理念:從真實圖片引發探究動機

  課程起始以一張廢鐵吊車(junkyard crane)照片引導學生觀察。教師問道:「Look at the photo of a junkyard crane. What do you find?」學生發現吊車能吸起重物,進而提出疑問:「是磁鐵嗎?為何能控制吸放鐵塊?」。教師接續介紹科學史人物 Hans Christian Oersted 與「Electricity can produce magnetism」的概念,引導學生了解「What is an electromagnet?」並觀察實體電磁鐵裝置。透過圖片與簡報搭配雙語提問,學生逐步建立起「電流會產生磁力」的初步理解,進入PODE的預測階段。

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電磁鐵–廢鐵吊車(junkyard crane)(圖片1)
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電磁鐵–廢鐵吊車(junkyard crane)

二、課程實施歷程:以PODE探究設計電磁鐵實驗

  在預測(Prediction)階段,教師提出「How to increase the magnetic force of an electromagnet?」學生依據經驗推測可能影響磁力的因素,並以句型「I think the more coils, the stronger the force.」或「If we add more batteries, it might pick up more clips.」進行語言推論。

  進入操作(Operation)階段,學生小組實作電磁鐵,操縱變因為線圈圈數與串聯電池數,控制變因為鐵釘、線材長度、吸附時間等,應變變因則是「How many paper clips can an electromagnet pick up?」。學生將不同設定下的實驗結果以表格記錄,並以雙語描述觀察到的磁力變化。教師此時可使用簡單明確的英語指令如「Wrap 10 coils, connect 1 battery, and test.」強化實驗流程理解。

運用數位工具進行實驗紀錄(圖片2)
運用數位工具進行實驗紀錄

  討論(Discussion)階段,教師提問「What did you observe? What variable made the biggest difference?」學生開始分析資料,討論不同變因對磁力強弱的影響。為鼓勵英語表達,教師可提供句型如「We observed that more coils caused stronger magnetic force.」或「Adding batterie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paper clips picked up.」。

討論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圖片3)
討論各小組的實驗結果

  在解釋(Explanation)階段,學生統整結論:「The more the coil turns / batteries in series, the stronger the magnet.」並與最初的預測對照,修正或確認原本的推測。教師也鼓勵學生將所學與生活連結,思考「Where do we see electromagnets in daily life?」如電鈴、洗衣機門鎖、磁力起重機等,讓語言與知識落實於日常語境中。

三、教學省思:語言支持與生活應用的整合設計

  本課程以廢鐵吊車情境作為切入點,有效連結生活經驗與科學探究,激發學生興趣。PODE模式提供明確的探究架構,教師能夠將英語自然融入預測、操作、討論與解釋各環節。學生在操作中學習使用目標句型,如「I predict…」「I observe…」「The data shows…」提升語言實用性與科學素養。

  在語言支持上,教師採用簡明雙語問句與圖像引導,加上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肢體反應教學法)實作教學,協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學生如遇語言表達困難,亦可使用中英文交替討論,教師再以英語句型轉譯與鷹架提示,維持學習參與感與正向經驗。

  「雙語生活化」是本課程的重要精神。從照片觀察開始,到生活中尋找電磁鐵的應用,學生學會用英語描述所見現象與實驗結論,將語言從課堂帶入真實世界。學生甚至在課後主動觀察家電設備,並回報:「I found a buzzer in the washing machine—it might use an electromagnet!」這正是跨語言與跨領域統整的最佳實踐。

  總結來說,本課程設計充分體現自然科學與英語整合的核心理念,並透過具體實作、圖像情境與語言支持,引導學生建構知識與自信表達。未來可進一步延伸至磁浮列車、馬達原理等主題,持續培養學生用雙語看世界、解釋世界的能力。

分享:
:::

教學錦囊

布能沒有妳 走進英國影展
「磁」力全開!跟著電磁鐵來一場雙語探究冒險
山中書香 在故事裡長大的孩子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