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樂齡教育的演變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郭慈安系主任 12/27/2012 2127 點閱

        2012年11月在美國聖地牙哥的第65屆老人學學會,大會舉辦了一場追思會,向高齡教育的領航大師David A. Peterson教授致敬。Peterson教授從1978年開始擔任全世界第一個老人學學院,美國南加州大學老人學系的系主任,開始提倡「高齡學習」。當時這個名詞不被看成是一個專業,因為人們並不認為退休的人可以再度學習。

        然而因為高齡學習的行動,影響了聯合國對健康的定義以及活躍老化的推動,讓人們對於生理、心理、與社會層面有均衡認識,喊出社會參與以及行動安全的口號,銀髮族以學苑式的學習也成為普遍的趨勢。因此今天高齡教育在全世界變成一種趨勢,這跟Peterson教授推動高齡教育的專業化與創新有很大的關係。

        臺灣的老人(或終身)教育從1970年代的空中教學開始,1980年的老人大學/長青學苑,1990的社區大學到近四年來推動的「樂齡學習」。在一些高齡教育的學者推動之下,成立了超過200家的「樂齡學習中心」。樂齡教育始於教育部的「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提倡以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尊嚴及社會參與為目標。教育白皮書上清楚描述未來對於屆齡退休的族群,在退休前後都必須學習,如退休前的準備學習,剛退休的適應學習,以及退休後的學習,在台灣各地都可透過樂齡的學習網進行。

        至於現階段的樂齡學習,教育部的規劃以「理財規劃學習」、「退休生活規劃研習」、「保健養生學習」以及「老年家庭生活適應研習」為主。這方面的教學,有許多創新的方式,如演戲、體驗、說故事、生命故事製作等。同時,銀髮族的「社會貢獻學習」,也就是志願服務或是自主學習,是一種新興的樂齡社會參與方式。

        在國外,高齡學習大量訓練退休銀髮族從事學習的帶領與講學,與國內訓練碩博士班講師有些不同之處,因為這些累積一輩子工作經驗的樂齡族群,幾乎每一位都是社區裡高齡夥伴或是年輕學子的學習對象。例如,國外有許多旅遊學習、文化志工、歷史解說員、銀髮暑期營隊甚至是老人冒險學習,這些都有賴退休的銀髮族群以志工的方式互助教學。

        換句話說,高齡者可以一邊學習,一邊以志工服務的方式來貢獻。因此未來高齡教育,除了加強結構與師資的專業化之外,亦可以推動以「志願工作」為教學目標的樂齡學習,讓銀髮族在學習之餘,也可以貢獻專長,增加社會參與,達到活躍老化的目標。

分享:
:::

教育領航

從安心餐券談本市對學生的照顧與愛心
樂齡教育的演變
樂齡學習行銷策略的思維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