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擁有智慧晶片卡 實現智慧校園願景

建國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林義証系主任 10/01/2013 1843 點閱

一、前言   

       曾經有一所學校發生一件趣聞,一位每天搭著校車通勤的國中生,因為晚上為了準備功課,經常熬夜,只要隔天早上一搭上校車,便倒頭大睡,藉此補眠。有一天這個學生居然睡過頭,忘了在校車到達學校時下車了,於是便被校車一路載往校外停車場,所幸司機們通常會在下車前檢查全車狀況,發現居然還有這麼一個迷糊的學生在車上睡覺,只好再把他載回學校上課。這個故事聽起來有些荒唐、不可能,但是幾年前也曾發生小朋友被遺留在校車或娃娃車上而發生無法挽回的憾事。這些事情都是人為疏失造成的,但以目前的科技技術是可以避免的。我們可以透過將晶片卡嵌入學生證中,達到身分辨識的目的,進而開發一些具智慧校園所需之環境,最常見的技術就是「無線射頻技術」,一般簡稱為RFID。

二、無線射頻技術(RFID)應用於學校

        以學生戶外教學為例,我們可以在校車門口裝置一個無線射頻讀取器,搭配既有的智慧型手機APP,當學生上車時,透過讀取器感應學生證,了解有多少人已經上車。到達目的地之後,下車的同學在經過車門時,再感應一次卡片,手機的APP便會記錄還有多少學生已經下車,哪些學生還在車上,這樣不僅達到點名自動化,也可以和人工檢查相互核對。這樣的技術,尤其適用在中學每天搭載來自不同班級學生的校車上。

        當學生證導入晶片卡之後,不僅在身分的辨識上有很大的便利性,學校也可以根據各校的需求發展特色,如圖書借閱自動化。不過目前應用在圖書室(圖書館)的系統多僅止於借閱者身分辨識而已,我們認為可以結合相關課程,達到圖書借閱推薦之目的。例如,歷史老師可以透過系統設定推薦書籍給學生,當學生到圖書室時便可以知道任課老師推薦的書籍,進而和課程緊密結合。

       有了學生晶片卡後,學校可以應用在課程活動的設計上,例如,自然課的認識校園植物,我們可以設計打卡闖關活動。在課程設計上需要學生參與的站,裝置臨時讀取器,當學生到達該站時,先感應一次學生證晶片卡,完成任務離開該站時,再感應一次卡片,讓系統紀錄學生停留的時間。如此,當活動結束後,師長只要透過系統便可以清楚了解到,學生參與此課程活動的情形,增加教學上的活潑程度。

        我們知道,許多企業多會贊助學校辦理相關的展覽,為了讓學生能積極參與展覽活動,我們可以將學生證晶片卡應用於此。在固定的展覽區設置讀取器,透過學生到各個展覽區感應晶片卡,我們可以知道學生停留在每個區域的時間,甚至還可以知道同一個時間有多少學生在該展覽區域,計算哪些展覽區屬於較受歡迎區域。我們不僅可以從資料庫了解哪些展覽作品對學生具吸引力,也可以了解到學生參與展覽活動的情形。更可以搭配獎勵活動增加學生參與的意願。

三、結語

        所以,要達到智慧校園的境界,以目前的技術,應是指日可待,透過大家的創意巧思,可以為我們的校園注入一股新的活力,老師的創意能讓學生們更喜歡校園的學習環境,達到多元學習、多元發展的目的。也希望在政府多年來鼓勵大專校院投入RFID應用的研究下,讓智慧校園能早日實現。

分享:
:::

教育領航

透過教師「共聘」制度,解決中小型學校特殊專長師資不足問題
擁有智慧晶片卡 實現智慧校園願景
讓學習「漫步在雲端」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