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海洋教育?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黃興倬博士 11/23/2013 1691 點閱

一、前言

        生命的起源在海洋,但是第一批人類卻興起於遠離海洋的陸地,海洋對我們的老祖宗而言,並非熟悉的原鄉,而是冒險的新天地。

二、推動海洋教育的源由

        在臺灣,不論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命運的必然,除了少數世世代代依海而生的部族,當島上的新舊住民面對海洋時,都不自禁地屏氣凝神,因為大海對他們而言,是外敵追兵來的方向,也是冒著未知之險以追求財帛富貴的去處。當人們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只考慮供需市場的均衡與極大化,卻鮮少思考生態體系的平衡,土地與海洋就被不斷地掠奪剝削,生態系自我復原的機制從此被扼殺。臺灣本來就處在一個地理與氣候的邊緣與交會之處,當陸地與海岸面對大規模的氣候變動,抵抗和復原的能力喪失,原本是哺育人民的自然母親,竟搖身一變,成為威脅住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凶神惡煞。此時島上的住民才驚覺,過去自恃的「人定勝天」信念,在大自然的面前,原來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就在人們被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強力反撲,震懾得惶然失措之際,政府接受了學者的建議,決定把海洋國家的意識,在國民教育裡扎根、推廣。是故,海洋教育正式納入了國民教育課綱之中,從此海洋在臺灣,要從一個地理名詞,變成文化與教育中的一個重要主題,成為未來國民的基本智識。

三、海洋教育的方向

        但是,海洋教育該教什麼?要教什麼?這應該是許多第一線的教師們心中都有的迷惑。從我們現有的教材中,選出與海洋相關的部份,彙整成教材交給學生,省事又簡單。應該有為數不少的教育人員抱持著這種想法。

        不可否認,過去我們對海洋的知識與了解,大抵構築在一般的研究基礎上,但是若以這樣的思維去推動「海洋教育」,學童所認識、學習到的「海洋」,也將只是一堆冠以「海洋」兩字的一般教材片段之總和而已。更何況,現在的科學界正以全觀的角度來研究海洋,「海洋學」早就已經是一門整合性的學科。

        那麼,我們應從什麼樣的角度去教海洋教育?臺灣既然是海洋國家,海洋就是我們的命脈;海洋不應該是隔絕島嶼的圍籬,而應該是臺灣與世界的橋樑。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海洋教育就應該是生命教育、是生態教育、也是自然美學教育。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也是一個有機體:會呼吸,會消化,會誕生,也會死亡;人之於地球生物圈,就如同一滴水之於海洋。體認生命之重,就不會因為貪婪去竭澤而漁;有了生態學的基本觀念,就會瞭解維持生物多樣性與保護自然棲地的重要性;當我們能欣賞大自然與生命的美,就能提升崇敬自然與愛護生命的善念。

        桌上的海鮮菜餚,是什麼種類的魚蝦蟹貝?這些水族在被送到市場之前的樣貌為何?產區與棲地是哪裡?現在的產量多少?到海邊濕地,可曾觀察過退潮後,波浪海流在沙灘上描繪的圖案?濕地蟹類在棲身洞穴外留下的擬糞砂球,排列成看似充滿玄機的圖案,背後的生態意義又是什麼?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議題和現象,背後卻有很多令人動容的故事。這也是海洋給我們的啟示:舀起來,只是一桶水,但是你若潛下去,那裡是另一個宇宙。

四、結語

        臺灣是個島國,島上居民的日常生活與民生生計,可說與海洋息息相關;相對地,島上土地或是水文若有一定規模的變化,也必定連帶影響到海岸甚至近海的生態。因此臺灣的陸地與海洋,可說是相倚相存的命運共同體。我們必須讓學生了解,海洋是臺灣生機之所繫,唯有親近海洋、了解海洋,我們才能真心擁抱海洋,真正成為與生物圈共生共榮的一份子。

分享:
:::

教育領航

活化教學,移動教室~我的教室變好大-科博館與美術館是我的新教室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海洋教育?
海洋教育議題運作概述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