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中小學推動教學觀察的一些問題與思考

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江志正系主任 12/30/2013 2234 點閱

一、前言

       教學觀察,一個當前熱門的話題,在滿懷期許下也有著些許爭議,頗值得深思及討論。

二、教學觀察的面貌

       教學觀察之所以熱門,主要乃是因為處在一個重視教學成效的教育變革時代中,它最能直接切入「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從而獲得實質教學成效的改善與提升。因而在七年多前,教育主政單位乃從推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活動著手,企求透過鼓勵及採自願方式讓教師同儕進行相互觀課以回饋訊息,並進而追求教學專業能力的精進。前一陣子,臺北市也推動「教室走察」及「校長觀課」,落實學校教學觀察的精神。今年,臺中市亦推出發展亮點學校的校務評鑑計畫,將教學觀察列入校務訪視項目,並以此評估做為課程教學、教師專業及學生學習等幾個面向的評定參酌。另外,南投縣亦倡導教學夥伴計畫,促使未參與教專之學校教師每學期應進行公開課及前往伙伴課室觀察學習。由此可以看出,教學觀察已成潮流趨勢,且實施方式多元,其效應不斷擴大中,大家也對此充滿期待。

       坦白說,教學觀察不是一個新的措施活動,只要經歷師資培育過程的教師一定曾親身經歷並從中獲益,才會習得教學能力並在今日實務中展現。只是,對於這個已知及參與過的活動,要在自我現有的教學場域中再加以強調與推動,也會覺得問題叢生並充滿爭議。

三、教學觀察所衍生的問題

       近日在與中小學實務伙伴討論教學觀察活動時,常聽聞:進行教學觀察活動是否會要求太多文書表報資料而造成負擔?進入課室觀課對教師的專業自主是否造成侵犯?教學觀察改變了現在的運作慣性是否會讓教學活動變得不穩定?有外人介入干擾教學進行是否會影響學生受教權益?由上而下推動觀課是否不夠尊重教師而令人難以歡喜接受?規劃運作的教學觀察是否就等同於做教師評鑑而形成恐慌與壓力?……等問題。以上這些反應都是無可厚非,因為對切身相關的事能提出想法並表示關心,是必然,也是好事。尤其,人兼具理性與情感,面對與己相關的一切總是會從自我感受與受益角度來加以思考。基本上,教學觀察旨在透過觀課提供回饋訊息來相互助益成長,如果未能取得教師理解、認同與支持,有時反會扼殺士氣與熱情,那不但達不到標的,也會得不償失。因而,如何在此種猶疑的情境下取得平衡點至為重要。

       基本上,我覺得面對以上教學議題最值得深思的是:教師的教學能力重不重要?教師教學能力該不該持續提升?教學觀察是不是能有助教學能力的提升?等三個問題。對於前二者,我想應該所有人都不否認;而對於第三個問題,也許有人會有更佳的作法,此當然歡迎提出一起來推動,唯如就教學觀察的功能,可思考日本「搶救貧窮大作戰」節目中,專家費力協助店家起死回生及再創榮景的景像;也可思考選秀之「星光大道」節目中,評審老師將喜歡唱歌且唱得不錯的人加以淬煉改造並促使更加精進出色而閃閃發亮的動人故事,二者的關鍵點皆是需要由當事人實務操作及展現,並由善意伙伴提供回饋及促進修調,如此才不致於落入原則性的泛泛之談,也才能真正在實質面改善提升。因此,教學觀察藉由實務展現及對話將能有助教學能力提升,此應無疑義。在前述三個問題都是肯定的情境下,教師卻仍對於教學觀察這個活動不夠樂衷或怯步,另一個可能的原因也許是工作負荷過重,因而心理接受度不高。有關此部分是值得思考精簡教師其他非教學雜事的負荷,以讓其能專注精力於教學並樂於從事教學能力提升的活動。另外,並宜一起關注思考以下幾點。

四、教學觀察應關注思考的焦點

       首先,教學觀察不是新的東西,而且也不重形式表報資料,相反的,它最關注的其實是專業對話的實質面。因此,教學觀察的開放課堂並相互觀摩只是手段,如何藉此來促進更深入專業的對話才是重點。也許教學觀察開始進行之初會有一些必要的工具技術介紹及內涵程序的瞭解,此為必要,但可思考儘量加以簡化並轉而在實務運作上來持續精進完美即可。

       其次,教師的尊嚴及專業係建立在專業知能上,而專業自主也要以專業知能為據才有效能行。因此,有助專業知能提升的活動或作為都應被鼓勵且強化,此也是有助專業自主的實踐。教學是中小學教師最重要的專業能力,也該如大學教師透過公開研討及發表討論來精進研究能力及成果一般,同儕間一起進行說課、備課、觀課、議課等活動,讓自己教學的劍愈磨愈利,更能發揮專業自主之效。

       再次,教學觀察的進行確實是會有外人介入教學情境的狀況,此從表象來看或許會有點干擾或影響教學進行,唯如果懼怕此變動會造成不確定性,或對學生造成緊張及衝擊而反對,那剛好適得其反。因為,當前是一個全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對學生最有利的即是培養移動力(包括很強的環境變動適應能力)及具生產力的知識(包括能將知識展現於外並實作應用的能力)。試想,如果孩子在過度封閉保護的環境下成長,如何能培養多元理解的適應能力。因而,開放的課堂除了展現教師開放心胸及適應變動的實作能力外,也剛好是提供一個讓學生可以培養適應及展現實作能力的好機會。

       再者,有關教學觀察的推動就目前看來好像都是由主政者在促動,因而造成有由上而下的印象。其實任何變革皆是「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相互為用才能有所成效,此種啟動難有一定劃分點及客觀評估規準,而主政者居於教育推動及監督立場,對於教學成效提升有其責任並努力促其實踐,此是可以理解的,而對此最該一起來參與主導的其實是教師團體,因為其負有保障教師權利義務及提升專業形象之責,如能由教師團體承擔及強力來號召推動教學觀察,一定可以對教師專業能力及形象提升大有助益,而主政者也絕對會樂觀其成並提供資源及支持。

       最後,要瞭解,教學觀察並不等同於教師評鑑。教師評鑑或許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會需要用到教學觀察,但教學觀察絕不等同於教師評鑑,如將此二者混為一談會模糊焦點,且會形成不當的理解而生反制效果。這就如同刀子一般,它可以切水果,也可以殺人,但不能說刀子就是會用來殺人而一味反制並不准製造與運用,那就因噎廢食了。因此,看待教學觀察時可以中性客觀些,或是從教育性的角度來看待,一起貢獻智慧來期許有更適切的架構以引導適切運用,以解決實務問題並發揮提升專業能力之效。

五、結語

       前南非總統曼德拉曾說:「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怎麼過活,而在於怎麼改變影響他人的生命。」教師居於自身扮演的角色與工作性質,是最具有此種改變影響他人生命的可能性,故也最需要更多且正向的能量,來做更大的付出與發揮。也因此,社會大眾很期許教師善用各種能強化教學能量與力量的機會。教師們如果可以朝著開放課堂並相互學習提升的方向邁進,則學生及社會的美好未來應該是很值得期待的。

分享:
:::

教育領航

樂學臺中
中小學推動教學觀察的一些問題與思考
透過「教學觀察與回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