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透過「教學觀察與回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北屯區北屯國小羅玉霞校長 12/26/2013 1854 點閱

一、前言

       教育是建國的基石,國家的百年大計,教育的成敗關係著國家的盛衰,而教師就是執行這百年大計的第一線尖兵,因此教師的專業發展一直是教育論述中歷久彌新的課題。教育部多年來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希藉助教學觀察為主的多種管道活動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臺中市教育局於102學年度起推動校務評鑑計畫,也是聚焦於「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藉由入班觀察教師教學來激勵更多的專業省思。的確,「教學觀察」為重要的教師增能歷程,更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最直接又有效的途徑。

 

二、教學觀察與回饋的內涵

      「教學觀察與回饋」是一種透過對教師實際教學的直接觀察並客觀記錄教師的真實表現,有系統有計畫的蒐集教學實務現場資訊,然後透過回饋會談,肯定和改善教學者的教學表現。教學觀察者可以提供教學者另一雙善意的眼睛,以及有效的教學回饋資訊,更可以做為老師教學生活中同路協行的夥伴。筆者曾經與一些年輕的夥伴教師進行課室觀察,發現教學是一個複雜的互動系統,很多時候夥伴教師很認真上課,但是無法清楚了解自己教學的真相,因此沒有覺知到自己可以改進或調整的地方。然而,每到課後回饋會談時,夥伴教師只要一看到觀課者所呈現的客觀事實記錄,立刻就會產生許多新的領悟,開始思索下一次教學他可以做怎樣的調整,接著教學者與觀察者很自然的開始討論各種教學的問題。其實,每一次在這樣教學觀察與回饋的過程中,筆者深深的感受到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三、教學觀察與回饋的實施程序

       教學觀察與回饋,其實施程序主要有三個重要流程,分別為教學觀察前的會談、教學觀察、教學觀察後會談。觀察前的會談,要敞開心胸導入來贏得信任,也要釐清教學觀察焦點與內涵。教學觀察時,要掌握教學專業規準及教室脈絡,可以應用一些教學觀察工具與技術進行客觀的質性或量化的紀錄。觀察後的會談,則宜展現人際互動的知能技巧,包括溫暖、真誠、接納、尊重與支持的基本態度,並要有一顆溫暖且願意助人的心。其實,只要觀念與態度對了,其他的規準研討、觀課紀錄、時間安排、會談技巧一學就會,絕不是難事。根據許多教學現場實際的經驗,「教學觀察」若能結合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共同規劃,會更容易也會更有意義。教師組成專業學習社群是聚焦在教與學上面,老師們可以一起備課、蒐集材料,共同構思教學方法與策略,然後在實際教學時進行「入班觀課」,之後再進行課程和教學的回饋、慎思和反省,以追求彼此的專業成長。

四、結語

       「教學觀察」不是「教學觀摩」,它不是作秀也不是用來評價老師的方法,教學觀察就是平時上課的狀態,要呈現最原始和最真實的一面,對被觀察者才能產生最大的助益。打開教室目的是要互相學習,互相形成支持網絡,所以營造溫暖、關懷和支持的學校氛圍是必要的條件,正如日本佐藤學教授所強調的:「組織文化的改變是成功的關鍵,若一個學校只有一位老師要改變,是不會成功的,一定要以學校為主,大家一起想辦法改善,才有可能成功」。因此,如何設計團隊合作的機制,激發教師的熱情與信心,使多元思考透過專業對話得到交流,透過「教學觀察與回饋」持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讓全校成為「學習共同體」將是這一波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

分享:
:::

教育領航

樂學臺中
中小學推動教學觀察的一些問題與思考
透過「教學觀察與回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