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校務評鑑即學校改進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陳盛賢主任 04/28/2014 1809 點閱

一、前言

        在實施臺中市中小學校務評鑑的過程中,有部分學校提出一個觀點,認為自我改善行動計畫應該是在評鑑成績公布後,學校再依據評鑑結果來擬定四年的自我改善行動計畫;但此次校務評鑑所採取的美國西部大學校院認可協會(Wester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 WASC)評鑑精神,在於學校平時各項活動推展中就有自我改善行動機制,強調自我改善行動機制產生省思力,由此引發持續的學校改進活動,此時校務評鑑即為自我改善行動機制,校務評鑑即是學校改進的歷程。

二、校務評鑑的意義

        校務評鑑乃是對於整個學校活動的專業評鑑活動,但從目的而言是促進學校的發展,而學校的發展並非是在評鑑結束後才開始,Fetterman認為評鑑可培育成員能力,Sanders認為評鑑可帶動組織的改進;所以準備評鑑的過程中,產生的省思力,會導引學校發展。

        Hopkins認為「學校改進的評鑑」(evaluation of school improvement)、「為了學校改進作評鑑」(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與「評鑑即學校改進」(evaluation as school improvement)等三個不同概念,並認為可以將評鑑本身視為學校改進,個人認為定期校務評鑑的過程中,學校組織成員倘能產生省思力,就可以產生「評鑑即學校改進」的作用,此時大家並非一直在等評鑑成績,或是等校外評鑑委員的實地訪視,而可運用評鑑的過程導引學校革新。因此「校務評鑑即學校改進」之關鍵在於學校成員具有省思力,彼此共同合作和協調行動,凝聚學校成員之共識。此時我們可以再來回顧評鑑的意義為何?

第一代的評鑑: 評鑑視為測量。但校務評鑑不是告訴我們多好多差。

第二代的評鑑: 評鑑視為描述。但校務評鑑並非描述評鑑現況而已。

第三代的評鑑: 評鑑視為判斷。但校務評鑑不只是告知成績好壞。

第四代的評鑑: 評鑑是協商(評鑑者與受評者不再是絕對的獨立關係,目前我們臺中的校務評鑑尚無法發展這邊,但是其中的回應與扶助觀點逐步落實在臺中的校務評鑑中。)

三、校務評鑑的省思

        依據上述的觀點,我們臺中的校務評鑑,目的為何呢?個人擬具下列四個觀點:

評鑑是為了分好壞:評鑑結果成績的意義為何?

評鑑是為了找盲點:評鑑後,確認待改進與建議事項?

評鑑是為了變優質:評鑑後,改進變成優質學校?亮點學校?

評鑑是省思力:評鑑過程中,學校是否產生自我持續改進的動能?

        我們要省思學校的發展,依據這次評鑑面向,個人歸納主軸如下:提供給評鑑委員參考,也提供大家省思。

    (一)行政管理─是有方向感的學校團隊?還是鬆散的學校群體?

    (二)課程發展─是因應學生特性的課程?還是僵化的既定課程?

    (三)討論教師教學─是有志業心教師?還是不負責任的教書者?

    (四)討論學生學習─是五育兼備的適性學習環境?還是只有上課考試?

    (五)討論環境營造─安全溫馨的校園,財務管理佳,社區與家長支持的學校?

    (六)討論亮點計畫─能凝聚學校團隊共識,形成特色?此非五個面向的卓越版,而是全校發展特色為何?

    (七)討論自我改善計畫-有行動改善力量?還是書面作業?

四、結語

        現今的評鑑文化充斥著比較、競賽文化,要改變評鑑文化,並不容易改變,評鑑專業、受評心理、評鑑文化、評鑑哲學等,也都需要重新討論。不過不如此做,評鑑就容易成為大拜拜,我也不希望,有人會表示,反正評鑑就是那一套,不管評鑑指標如何變?就是資料比賽、招待比賽、演說比賽而已,這也是我心理會難過與介意之處。我總希望可以為了學生的未來與希望,校園可以更真誠些,校園可以更理想些。

 

學校自我改善行動計畫內容格式參考

壹、本校優點(優點超過1個時,請排序)

優點一:

優點二:

優點三:

貳、本校弱點(弱點超過1個時,請排序)

弱點一:

弱點二:

叁、依據現況的自我改善行動計畫

  一、學校願景

二、SWOT分析

三、全校整體面的自我改善行動(不要超過三個)

 

關注重點

預期改善程度(4年)

自我改善行動策略

 

 

 

 

 

 

  四、學校各面向的配合

 

面向

具體改進作為

檢核指標

行政管理

 

 

課程發展

 

 

教師教學

 

 

學生學習

 

 

環境營造

 

 

 

分享:
:::

教育領航

學校午餐菜色及食材來源一網無遺~本市學校午餐食材登錄系統5月正式上線
「多元適性入學輔導」概念探析
校務評鑑即學校改進
適性揚才 植基向上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