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學校的自我評鑑與自我改善行動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陳盛賢主任 07/29/2014 1679 點閱

一、前言

        103年8月的臺中市教育電子報發刊時,臺中市第二梯次國中小校務評鑑的成績亦已公布,屆時筆者可能會聽到第二梯次40所學校的校長、校務評鑑承辦人的心情起伏,或許還需要ㄧ段時間,大家才能平復下來。筆者仍是一貫的觀點,意即-不過高興或難過,一天就好;最要的是「校務評鑑成績公布之後,學校四年的自我改善計畫應如何落實?亮點計畫應如何讓學校發展出特色?第二期的校務評鑑來臨時,亦即四年後的學校是否成為教職員工全體投入與精進的高品質學校?」。

二、自我評鑑與自我改善行動的意義

        此次新取向的臺中市國中小校務評鑑,聚焦於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重視教師的教學觀察,此外也說明自我改善機制是校務評鑑的核心概念;不過,由於臺灣各級學校評鑑方式,雖類似美國認可制,有自我評鑑與實地訪視,但是評鑑通常被視為考核與評比,因此要以實地訪視來協助學校確認自我評鑑的達成程度,也有些困難,甚至學校將自我評鑑就當成實地訪視的模擬考,而無法落實自我評鑑與自我改善的功能,要學校誠實檢視學校的問題,殊屬不易;甚至國內的ㄧ些評鑑委員也認為評鑑時,學校要多講自己的優點,何必告訴我那麼多缺點與改善。讓學校也ㄧ直認為「校務評鑑就是學校評比」,成績是最重要的ㄧ件事,此時要達成「校務評鑑就是學校改進」的理想,就更加不易。

        筆者也深知目前臺中市國中小校務評鑑也面臨這樣的挑戰,所以ㄧ方面以建立檢核表方式,調整校務評鑑實地訪視委員的認知,ㄧ方面必須運用臺中市教育電子報與校務評鑑試寫工作坊的機會,導引大家正視這個問題。

        臺中市國中小校務評鑑一直在做革新引領的工作,筆者希望臺中市的校務評鑑是「專業省思」的,所以我們推動省思式的教學觀察,實地訪視時進行高比例的教學觀察與訪談,而非資料推疊;我們的校務評鑑是「愛與和平」的,要改變評鑑委員與學校成員的上下指導關係,而是夥伴的信任關係。現在還要落實學校自我改善行動計畫,筆者認為要從強化學校內部成員的評鑑能力,與落實自我評鑑機制開始。這些工作都不是筆者在研究評鑑理論時,寫ㄧ句話就可以完成的,要不斷地與評鑑訪視委員溝通,也要讓學校相信我們臺中市的校務評鑑取向正在改變,讓學校內部所有教師知道校務評鑑就是學校改進,而且不只是兼任行政同仁的事,是大家要共同參與的。這也不是第一週期校務評鑑就可以完成的。

三、自我評鑑與自我改善計畫的重點

        筆者知道第一梯次與第二梯次的部分學校,並沒有認真處理自我改善計畫,所擬定的自我改善計畫,可能僅為應付評鑑時使用。自我改善計畫是根基於學校的自我評鑑而來,以下對於學校的自我評鑑與自我改善計畫,筆者提出以下參考重點:

1.瞭解「自我評鑑並非是填寫自我評鑑表件」。

2.學校內部有自發動機,平時願意進行自我改善計畫,進行定期的、誠實的自我評鑑,而非因為評鑑來了,要交自我評鑑報告與自我改善計畫,才做這件事,因此至少每學年辦理1次自我評鑑(最好是每學期至少1次)。

3.學校內部設有ㄧ個類似企業R&D的部門(Research and Design),此並非臨時的任務編組,而是常設性的(以目前的學校編制而言,不可能多設ㄧ組或一處,比較可行的方式是考量所有處室組別的工作量後,由一組負責研發與自我評鑑事務)。

4.學校內部可參酌臺中市政府教育局的校務評鑑指標,考量校內的組織規模、生態與文化特質,擬定相關學校內部層級的自我評鑑指標。

5.學校內部成員參與高,自我評鑑由一處統籌,但是各行政處室平時就有自我評鑑的作業流程,行政同仁都理解自我評鑑是行政事務的行動研究;此外學校擬定的自我改善計畫,應該是所有學校成員參與、認同,且願意一起行動改善的。

6.自我評鑑主要用途的資料是為了自我改善行動,而非應付校務評鑑,所以如同體檢一樣,不需要做假資料,資料信效度是有效的(第二週期的校務評鑑,規劃將檢視學校四個學年度的自我評鑑與改善行動計畫,規劃如果自我改善行動不佳,就不可列為特優(有關第二週期的評鑑重點與作業,規劃於104年上半年說明);另目前將告知所有評鑑委員,如果學校可以找到內部缺點,又能落實自我改善,已有成效,就不要列入建議與改善事項,而是寫入「自我改善成效」,自我改善成效越佳,校務評鑑成績應更佳,如此才能導引各校願意投入自我改善行動)。

四、結語

        筆者擔任過教師、兼任過學校行政、高考後進入教育局,也做過中學與大學校務評鑑,過去相當不滿意評鑑的ㄧ些形式作風,也在評鑑中遭受評鑑委員的羞辱,所以筆者希望有ㄧ個實質的、誠實的、喜悅的校務評鑑。這也是筆者在思索校務評鑑問題的起心動念。

        臺中市的國中小校務評鑑在走ㄧ條難走的路--我們要讓大家願意喜歡校務評鑑,校務評鑑是充滿愛與和平的信任關係,評鑑重視實質的教學觀察與訪談,評鑑要走向誠實的自我改善行動,第二期週期時更要「聚焦學生與教師的情感教育互動」,筆者深知不是現在寫的這段短文就可以發揮效用,而是要ㄧ步ㄧ步以行動導引與改變;筆者也可能要在批評的話語中,以無私、堅忍的方式實踐這個理想。 

分享:
:::

教育領航

2014年縣市教育力大調查~臺中市全國第三 進步率全國第一
優化孩子核心素養 回歸教育本來面目
學校的自我評鑑與自我改善行動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