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科學遊戲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科學並非遙不可及,科學就是「生活」。然而,有些人認為科學是有距離難以親近的學科,若教師能運用小技巧,便可引領孩子進入科學的殿堂,享受學習科學的樂趣,而「科學遊戲」結合趣味性與知識性,讓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感到學習的快樂、學習到科學概念,並進而能提升孩子創造力(圖一、二)。
科學遊戲資源的選擇
科學遊戲資料百百種,網路、圖書館各式各樣的書籍與資料任君挑選,但如何來挑選?可參考以下幾點:
一、連結課本教材:以課本中的實驗當基礎,再延伸出科學遊戲,如康軒版三上「空氣和風」的單元中製作「空氣炮」,我們可稍加變化,並利用分組比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二、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學生玩起遊戲印象深刻且能運用於生活中,如製作簡易天燈等。
三、製作材料取得方便:很多科學遊戲很有趣味且富科學性,但材料取得不便,造成教師的負擔,而孩子也無法在課後自行玩遊戲,建議選用容易取得材料的科學遊戲,如空氣炮使用氣球、寶特瓶,紙蜻蜓需要紙張即可。
科學遊戲教學實例分享
一、 科學遊戲是獎勵品:在學期初與孩子約定,如果有好表現,老師會在定期評量後一週在課堂給孩子玩科學遊戲,果然在這樣的約定下,孩子的表現越來越好,第一次定期評量也有亮眼的成績。
二、以「課程內容」、「學生經驗」選擇教材:翰林版五上第二單元「植物的奧秘」,我帶了猿尾藤的種子(圖三)跟孩子分享,種子掉落的方式很特別,其中一個孩子模仿猿尾藤的樣態用紙張製作種子,想試著呈現種子掉落的樣子,在類似的科學遊戲中,有「紙蜻蜓」的遊戲(圖四)。
三、 吸引目光-展示紙蜻蜓的玩法,吸引學生的目光:教師在實施科學遊戲前,要先吸引學生的目光,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當我放開手中的紙蜻蜓,學生便大聲讚嘆,這樣第一步就成功了。
四、 給孩子「任務挑戰」激發學生創意,並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何紙蜻蜓飛不好?請學生找出原因,學習解決問題。怎樣可以讓紙蜻蜓更慢掉落?學生回答「用更輕的紙張」、「把紙蜻蜓的翅膀加寬」、「把紙蜻蜓的翅膀加長」,老師不必急著給答案,讓孩子親自動手做做看,最後再來個小組競賽增加學生學習動機。
五、 科學遊戲的實施應該重視「分組合作學習」:孩子的多元智能與學習優勢不同,透過分組讓孩子有互相學習的機會,此外,還可以讓孩子有機會學習與他人合作的技巧,學習適當表達自己的意見,學習配合他人,收穫與樂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