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社群與「精進教學計畫」教師社群之比較評述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吳俊憲教授兼所長 06/09/2015 2720 點閱

壹、前言

       教育部自95學年度起推動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以下簡稱教專評鑑),希冀教師能將教專評鑑視為如同個人接受身體健康檢查,教師透過「形成性」和「專業發展導向」評鑑找出自己教學上的優缺點,然後針對教學「待改進」或「需成長」的地方進行個人或團體式的專業成長,團體式的專業成長即是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簡稱PLC)。

       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國民中小學教學品質計畫」(以下簡稱精進教學計畫),希冀直轄市、縣(市)推動十二年國教精進教學計畫之策略可以符合教師專業成長需求、提升課堂教學品質、促進學生學習成效,運作上強調課堂實踐、活化教學和專業發展。精進教學計畫的行動方案之一,在於具體規劃和推動教師增能、改變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改變,以及推動學校以學習社群模式運作學習領域課程小組會議,並於學習社群運作中落實課堂實踐方案。因此,各縣市都積極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以下簡稱教師社群)。

       教師社群在這幾年實施下來,筆者發現現場教師仍對社群的觀念不是很清楚,在計畫撰寫方向、社群內容與運作、社群活動次數、經費編列等也對以上兩項方案計畫感到混淆。本文撰寫目的,其一導正教師對於教師社群的正確觀念,其二針對兩項方案計畫的差異性予以比較,重點不在於比較優劣,而是評述各自的優缺點,裨益於教師在申請教師社群計畫時,可以衡量自己的實際需求,然後選擇並做出最佳計畫申請。

 、教師社群的觀念與運作

       教師社群(PLC)意謂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師齊聚在一起,為了追求教學專業提升做為目標,形塑教師共同學習的教師文化,並聚焦於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含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成果等)而努力。

       但是實際上,有些教師社群在申請計畫時只是興趣導向的教師社團,例如國際標準舞社群、烹飪社群、烏克麗麗社群、羽毛球運動社群、腳踏車嬉遊社群等,這些屬於休閒娛樂性質的社群,其實是不恰當的。

       首先來談一下教師社群主題的選擇。社群教師應該先要評估學生學習需求做為出發點,然後根據學習需求來診斷教師教學不足處,並發覺教學問題,之後便可依此擬訂社群主題、內容和運作方式的計畫,最後提出計畫、執行計畫,並落實課堂實踐以精進教學。運作社群相當重視選擇合適的主題,社群主題最好由教師「由下而上」經過討論、建立共識之後再提出。設定社群主題及運作程序如圖1所示:

        評估需求    →    診斷教學

          ↑                         ↓

         課堂實踐   ←    擬訂計畫

      圖1  教師社群主題選擇的模式 

    教師社群的運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四類:

(一)增能研習:例如辦理研習、座談會、工作坊和參訪活動等。

(二)對話省思:例如進行教學專業對話、教學省思與回饋、主題經驗及教案分享、教學實例分享。

(三)課堂實踐:例如實施教學觀察與回饋、教學檔案製作與評量、共同備課/公開授課與觀課/議課等。

(四)發表分享:例如建置臉書(facebook)網路社群、辦理期末成果發表等。

       另外,教師社群召集人角色至關重要,運作社群成功與否的關鍵點繫於找到合適的社群召集人,並能發揮角色、承擔任務。因此在選擇社群召集人所需考量的條件如下:教學年資不必是重點,能力也無需是最強的,但必須重視人格特質,一定要有學習熱誠、肯負責任、以身作則、任勞任怨。第一次舉辦教師社群會議時,召集人要掌握住社群發展的契機,一開始要引導社群教師建立社群發展的願景與目標,也要提供一些誘因,有的是物質方面的,有的是讓社群教師在參與後感受到自我成長,甚至自我實現,成就動機將會引領社群教師持續燃燒學習的熱情。最後,教師社群運作要循序漸進,除了定期辦理正式的社群活動外,也可以透過非正式社群活動(例如慶祝生日或家庭出遊等)來增進社群教師的情誼

 、兩類教師社群的比較評述

       以下比較評述「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社群與「精進教學計畫」教師社群的相同和相異點。

、相同點

       兩類的教師社群都是促進和支持教師專業成長的教育改革方案,目的都在於導引教師精進或改進教學。其次,兩類教師社群的組成和焦點都在於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相當符應當前「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教育改革潮流。

       教專評鑑教師社群的運作目標,例如P縣市世界(化名)國小申請的教師社群名稱是「TASA與補救教學教材教法之探究社群」(根據原社群名稱略做修改),社群目標如下: 

學校TASA測驗得分在數學方面比較低落,為提升學生TASA數學成績,配合學校教學改進計畫,引導教師研討合作學習教學策略,進行數學補救教學研究。本社群預訂為四年計畫,社群運作目標如下:1.分析TASA測驗類型的數學概念教學方法,結合合作學習在班級課程中實踐。2.比較「數與量」、「統計與機率」在學生習作、本校定期評量與TASA測驗題型之異同,以調整評量方式與內容,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成效。3.運用學生前後測成績比較,檢測學生學習成果。

       精進教學教師社群的運作目標,例如T縣市成功(化名)國小申請的教師社群名稱是「數學遊戲課程與教學教師專業社群」(由原社群名稱略做修改),社群目標如下:       

本社群期許發展出適合學童的數學遊戲課程與教學活動,並結合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引入專家學者一起共同探討與經驗分享,藉以提升課程的多元性與學習深度,改進學童學習數學的困境,建立有效的教學模式。

 

、相異點

(一)成員人數和資格方面

       教專評鑑教師社群申請時有成員人數和資格上的規定和限制:(1)社群人數:1~12(班)社群人數為4人以上,13~24(班)社群人數為6人以上,25~48社群人數為9人以上,49(班)以上社群人數為12人以上。一個社群最多18人。資格限制是:社群中參加教專評鑑之教師人數須佔75%以上。資格限制是造成一些學校和教師怯步於申請的原因之一。

       精進教學教師社群申請時,社群成員以6位教師以上即可組成,申請人數和資格要求相對的比較寛鬆,申請門檻較低。

 (二)教師社群類型或方式方面

       教專評鑑教師社群計畫的撰寫,規定一定要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做密切的關聯性。例如P縣市世界(化名)國小的教專評鑑社群計畫中敘明了「參加成員所擬之評鑑後專業成長計畫之共通處與差異處,以及社群運作策略方式如何達成成員的專業成長目標」。社群運作方式請參見下表1。

 

本社群教師有四分之三的成員已有參加教專評鑑的經驗,評鑑後對於A-5-8和A-7-3有共同的成長需求。這就凸顯了社群成員在課堂上必須熟練如何運用差異化教學,並進行即時學習成效評估與補救,因此本社群透過共同備課、觀課和議課方法,同時結合實施合作學習法,以精進社群成員的教學技巧。

 

精進教學教師社群的類型,在申請計畫時可以重複勾選以下類型:1研發課程或教材;2.教學研究(含共同備課、試題分析、診斷學習成就等);3.發展學校年度重要行事或任務;4.特定專業主題探索;5.其他。社群運作方式請參見下表2。

 (三)教師社群運作模式

       教專評鑑教師社群計畫的撰寫,在社群運作方式上有以下規定:1.活動規劃能扣緊社群運作目標;2.活動內容以學生學習成效為考量;3.實施內容與方式與現場教學連結,活動次數至少12次;4.明列引言人單位,姓名或引言諮詢之重點;5.明列邀請講座單位,姓名或講授之主題與授課重點。例如世界國小教師社群的實施內容和方式如下表1:

 表1  世界國小教專評鑑教師社群計畫的實施內容與方式 

 

次數編號

實施內容

實施方式

1

TASA測驗類型數學概念研討與題目分析

主題探討、專業領域研討

2

TASA測驗類型數學概念與國小數學教材之比較、前測題目編製

主題探討、專業領域研討

3

數學補救教學~教學前測與分析

主題探討、同儕共同備課

4

數學補救教學~教學設計與回饋

共同備課

5

合作學習教學觀察

教學觀察、教學方法創新

6

教學觀察後回饋會議

教學觀察與回饋、同儕省思對話

7

後測成果分析與教學經驗分享

主題探討、同儕省思對話、專業領域研討

8

數學補救教學~「統計與機率」教學前測與分析

主題探討、同儕省思對話

9

TASA測驗類型「統計與機率」教學設計與回饋

共同備課

10

合作學習教學觀察

教學觀察、教學方法創新

11

教學觀察後回饋會議與後測成果分析

主題探討、同儕省思對話、專業領域研討

12

社群成果發表與經驗分享

主題經驗分享、教學檔案製作

       精進教學教師社群的類型,在申請計畫時有以下規定:1.跨校學習社群至少三校(一群至少8人),由單一學校負責提出。每校跨校補助經費以不超15,000元為原則;2.跨校學習社群運作時程(至少6次)請妥善安排,避開各校重要行事活動為宜。倘遇學校重要行事活動,應以學校活動優先;3.參與跨校學習社群教師應先取得原校長同意證明,其差假由學校秉權責辦理。例如成功國小教師社群的實施內容和方式如下表2: 

表2  成功國小教專評鑑教師社群計畫的實施內容與方式

 

次數編號

實施內容

實施方式

1

討論社群運作方向、專業分工、建立共識

主題探討、同儕對話

2

數學課程迷思概念釐清與教學活動設計諮詢

主題探討、專業領域研討

3

數學遊戲課程及教學設計與回饋

主題探討、共同備課

4

數學遊戲課程與合作學習教學觀察

教學觀察、教學方法創新

5

教學觀察後回饋會議

教學觀察與回饋、同儕省思對話

6

社群成果發表與經驗分享

主題經驗分享、教學檔案製作

 結語

       教專評鑑社群與精進教學社群的比較可參見下表3。綜之,兩種類型的教師社群在申請時都必須通過嚴謹的審查制度,申請到一個教專評鑑教師社群大致可獲得經費補助約10,000~20,000元左右,雖然補助金額比較多,但必須在一年內規劃及執行社群活動至少12次。相較之下,申請到一個精進教學教師社群大致可獲得經費補助約5,000元左右,在一年內規劃及執行社群活動至少6次。幾年實施下來,發現比較大的問題在於:其一,社群經常會面臨時間、人力和經費不足的問題,以及社群人員來來去去的問題。其二,社群規劃者和執行者不一致,未來有必要鼓勵由有意願組成社群的教師自己提出申請計畫和撰寫計畫。其三,社群召集人的意願不高,經常都是由主任或組長來擔任。這是因為社群召集人要掌握社群運作進度,要引導教師對社群有向心力,要主動發覺和解決問題,要做為教師和行政溝通的橋樑,足見其角色和承擔任務確實相當辛苦,也因此導致擔任社群召集人的意願不高,無法持續保持領導熱誠,這是未來要積極解決的重要課題。其四是推動成效卻一直缺乏檢視、評估和追蹤。未來尤其要思考以下問題:教與學的成效檢核(影響)如何更具體化?運用檢核表?或是訂定關鍵表現指標並追蹤執行成果有效嗎?檢核表?最後,教專評鑑教師社群乃是強調作為教師成長支持的重要途徑,未來一定要強化與教專評鑑之間的聯結性,例如強化回饋教學、診斷教學、學習評量結果分析與補救等。 

表3  教專評鑑社群與精進教學社群的比較

 

相同點

●都是促進和支持教師專業成長的教育改革方案,目的都在於導引教師精進或改進教學

●都能聚焦於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符應當前「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教育改革潮流

相異點

 

教專評鑑之社群

精進教學之社群

社群成員規定

●社群人數:

1.社群人數:

  1~12(班)社群人數為4人以上

  13~24(班)社群人數為6人以上

  25~48社群人數為9人以上

  49(班)以上社群人數為12人以上。

2.一個社群最多18人

●社群中參加教專之教師人數須佔75%以上

 

●社群成員以6位教師以上即可

 

社群類型

●一定要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做密切的關聯性

●類型:

1研發課程或教材

2.教學研究(含共同備課、試題分析、診斷學習成就等)

3.發展學校年度重要行事或任務

4.特定專業主題探索

5.其他

運作模式

1.活動規劃能扣緊社群運作目標

2.活動內容以學生學習成效為考量

3.實施內容與方式與現場教學連結

活動次數至少12次

4.明列引言人單位,姓名或引言諮詢之重點

5.明列邀請講座單位,姓名或講授之主題與授課重點

1.跨校學習社群至少三校(一群至少8人),由單一學校負責提出。每校跨校補助經費以不超15,000元為原則。

2.跨校學習社群運作時程(至少6次)請妥善安排,避開各校重要行事活動為宜。倘遇學校重要行事活動,應以學校活動優先。

3.參與跨校學習社群教師應先取得原校長同意證明,其差假由學校秉權責辦理。

 

分享:
:::

教育領航

實驗教育在臺中 開啟校園新氣象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社群與「精進教學計畫」教師社群之比較評述
校務評鑑的信任感
教師專業社群經驗談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