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生命教育 從「心」開始

清水區吳厝國小林英杰主任 09/24/2015 1974 點閱

        EQ之父—丹尼爾.高曼以及《第五項修練》管理大師—彼得.聖吉,於近期共同執筆出版了一本新書:未來教育新焦點。書中提到,在現今這個分心的世代裡,對於下一代的教育,我們最需要培養孩子三種能力,即:專注覺察自己內在情緒的能力、關懷同理他人感受的能力及理解世界系統運作的能力。他們主張,我們的教育必須讓孩子能從能關注自己的情緒做起,學會衡量自己的想法、感受與衝動,釐清思路,以做出正確的決定。接著培養孩子能夠了解他人的看法、觀點,學習用對方理解的方式相互溝通,並能覺察他人的情緒,同理感受對方的感受,最後則是透過系統思考的方式,來學習各個學科,並讓孩子更有信心面對各式各樣的社會與環境議題。

        這樣的主張,其實與教育部已推行多年,強調關注學生做為「人」的生命素養的生命教育理念,不謀而合。而此教育理念的落實,最重要的其實便是老師能在平常的課程中,發揮教學創意與巧思,在潛移默化中達成教學目標。

        以本校三年級教師的教學為例,教師在開學之初,即製作了在社群網站頗為流行的情緒卡、個性卡。教師初步將情緒卡及個性卡,進行正向、負向特質的分類後,於教室大門外張貼負向情緒及負向人格特質,於大門內張貼正向情緒及正向人格特質,並賦予情緒任意門及個性任意門的教育意涵,意指孩子進到教育大門後,能逐漸將負向情緒、人格特質,逐步轉為正向情緒及人格特質,除此之外,情緒卡及個性卡,更有其實質教學功能,除於語文課能進行語詞教學外,更能於綜合課、生活分享與小日記引導時,讓孩子更能了解自己與他人的情緒與內在特質,並做更切合的詮釋與引導。逐步實施下來,發現學生不但更能了解自我,甚至也更能察覺他人的情緒與特質,並在人際互動時做出更適切的反應。

        生命教育其實不難,教導孩子從「心」開始,協助孩子從認識、關照自己情緒做起,便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分享:
:::

教育話題

生命轉角處--當鳳凰花開時
生命教育 從「心」開始
中式教育在英國--我們的孩子要更堅強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