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幸福西寧--真、善、美

清水區西寧國小林青松主任 03/25/2016 1289 點閱

幸福西寧 - 真、善、美

西寧國小 總務處 林青松主任

 

本校位於臺中市清水區西寧里,校地面積達29,972 平方公尺,東倚鰲峰山麓,建校之初,附近農田甚多,大部分居民皆以農業為生;因經濟發展及社會變遷,學校附近住宅區逐漸成形,農地縮減,居民的謀生方式及人口組成也跟著改變。交通的改變影響社區生活機能,社區居民的經濟及觀念也有明顯的改變。學校早期出入較不便捷,邇來因中華路、五權路及五權東路的興建,學校配合校區整體規劃,將校門口由高美路41巷移至五權東路,學校風貌也隨之改變。

本校學區包含西寧里、北寧里、橋頭里、田寮里、下湳里及中興里等部份學區,家長雖以勞工階級居多,但普遍對於孩子教育有非常高的重視與期望。本校與社區緊密結合,社區宮廟每年都會提供學子清寒獎勵金,嘉惠西寧學子;家長會與校友會爭取公司行號捐助本校校務基金,讓學校充實教學設備。整體而言,校園環境營造具有學校特色、教育意義及永續發展的意涵,以期培養學生珍惜自己、尊重他人、關懷社會並愛護自然的生活態度。

101年底完成內政部補助「臺灣城鄉風貌整體規劃示範計畫」興建「西寧植物園」,對於地方整體生活環境,包括鄰里公共生活空間與公園綠地系統、通勤與通學走廊、生活節點與廣場等,逐步達成地方鄉街之整體振興,以達到社區資源共有共享的目的。園區有不同型態的喬木、灌木、蔓藤、花草,以多層次混種與立體綠美化。園區並規劃「開心農場」,讓小朋友體會小小農夫種菜的樂趣,是社會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中,環境觀察與體驗絕佳的活動場域。

「水之印記」公共藝術乃民國99年創校50週年校慶時,由校友會募款建置而成,結合西寧創校歷史與清水人文景觀,可以進行實際的環境教育課程。水波紋寓意民國48年中部地區發生「八七水災」,國內各界及僑胞捐款救災,省政府將救災餘款撥出54萬元興建「西寧國民學校」。親子利用大甲溪流域鵝卵石進行彩繪石頭的設計,藉由親子與石頭產生對話,將對西寧的愛與創意彩繪在石頭上,讓石頭展現旺盛的生命力,也讓人與人、人與環境間多一份愛的感動。

鯨魚牆座落於籃球場,是一座結合球類運動與公共藝術功能的球類練習牆,是全國絕無僅有的獨特設計。牆的一面是壘球擲準、手球與足球門等球類練習牆面,另一面則是可愛的小鯨魚,牠面帶淺淺逗趣的微笑,優遊自在地朝著校門口,意味著西寧學子們畢業後踏出校門,往蔚藍的大海遨遊探索之意。鯨魚牆深受親師生及社區人士喜愛,也成為攝影愛好者拍照的景點。

以美感教育為主軸的校園光景,打造西寧的藝想世界,是本校環境空間營造的另一特色。博學樓的廊柱採用五彩繽紛顏色的油漆,使老建築呈現活潑的氣氛與色彩的變化;穿堂配合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以「吹笛少女」彩繪美化;典禮台以5項民俗體育-跳繩、扯鈴、踢毽子、放風箏及竹蜻蜓為主題,建置亂片馬賽克風格的牆面;資源回收室以高美濕地自然生態為主題進行彩繪,成為一個3D的自然環境空間;活動中心階梯以「魚梯」馬賽克撲面做設計,階梯上的魚兒奮力逆游而上,彷彿是正在克服湍急水流與險唆地形,以完成豐富的生命旅程一般;活動中心以台灣山林的特有生物為彩繪主題,台灣獼猴、台灣山豬、台灣水鹿、台灣長鬃山羊、穿山甲、山羌、藍腹鷴、台灣藍鵲等野生動物棲息在蒼翠蓊鬱的山林之中,呈現生物多樣性的自然環境景觀,藉此增進學生對台灣特有種生物的認識與了解,進一步培養對台灣生物的獨特性認同的情感。總之,透過營造美學鑑賞的情境,使本校成為美感教育與環境教育的最佳體驗場所。

西寧國小在農田的土地上孕育矗立,更在藍天、綠地、陽光、風向、雨水等自然條件下滋養茁壯,為培養學生知福惜福、飲水思源的情操,約莫1公畝的「西寧幸福農場」在師生合力整地闢建下誕生了,它可以是生態農場、麥田、稻田、花生園、菜園,更是校內最佳的自然學習場域,他傳承了社區耆老農耕的寶貴經驗,也開啟了學生熱愛家鄉、親近土地的熱情。在這裡,教師帶孩子走入農場,在一系列的農耕課程操作與作物的週期中,啟發學生的五感體驗與自我實現的榮耀感,建立學生關懷鄉土、珍愛大自然環境之情懷。

「幸福西寧-真、善、美」是所有西寧園丁的教育願景。「教育不僅是探索知識與技能的途徑,也是塑造人格、追尋自我生命意義的過程。」在西寧,獨一無二的校園風情中,啟動的絕不只是優質校園整體規劃、永續環境教育與空間美學營造,更在進行的是孩子知識的啟發、人格的塑造與生命意義探索的教育工程

分享:
:::

校園風情

舞動太平 活力卓越
話說「陳平」
幸福西寧--真、善、美
多元學習趣 戀戀芋仔冰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