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參與本市英語精緻教學實踐有效教學

沙鹿區鹿峰國小吳美玉老師 09/20/2016 1023 點閱

       本校自104學年度起參與本市英語精緻教學實驗計畫,目的在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方式,也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給予不同的教材內容與教學策略。另外為弭平英語學習雙峰現象的問題,則透過英語能力分組,針對學生需求提供適切的學習內容、教學方法和評量方式,提供給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機會。

       在本校英語精緻計劃實行過程中,高年級學生依測驗結果分為四個班(以下稱為ABCD)上課。實行英語精緻教學進行ABCD 分組之目的不在於給學生分等級貼標籤,分組的基礎奠基於老師對班級學生起點行為與學習風格的精確評估。各班英語老師在過去一年的教學中,依學生的程度調整上課進度與課程規劃,例如:A組的學生除了主教材的學習以外,老師會加入讀者劇場,讓學生做較多元的聽力訓練並訪問外師,訓練口語能力;B組與C組的學生則是將重點放在主教材,將課本內的單字、發音、句型與課文精熟學習,老師在課堂上透過活動提供學生更多開口說英語的機會;D組的學生除主教材的學習,老師也針對本組學生的基本能力做加強,如自然發音的練習與補救教學,本組的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上遇到冗長的句子較容易感到害怕與沒自信,更需要老師透過漸進式的引導與互動式的教學活動設計,達到充分的口說與聽力練習。

       實行精緻教育也讓學生在ABCD組間的流動更為彈性,例如D組的學生經老師觀察與評量測驗後,發現其進步甚多可以調整至B或C組上課,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也藉此達到正增強。

       教師可藉由以下兩大項來檢視自己是否達到有效教學:1.我的教學有變化,能採用不同的教學型態、教學媒體及教學活動。2.我會配合學生的學習狀況,設計學習單、作業、評量內容,以搭配我的教材,不過度依賴現成的教材。教學相長,教師陪著學生一起成長,許多的教學活動靈感亦時常來自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他們在課堂中的回饋;眼神及笑容則是最直接的方式。若學生在學習中露出笑容,則代表他們樂於參與學習活動,這樣才能達到有「笑」和有「效」學習。

       老師就像廚師,面對同樣的食材,必須依據客人的需求及喜好做出適合的菜餚。我們必須把教學的內容分割成較小的單位再以多元的方式加以組合,提供給學生學習與練習。反覆且有變化的練習能促進學生對於內容的吸收,達到有效學習。西方有句名言:I hear and I forget,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讓學生透過多元創新的教學活動去體驗英語的使用,能使語言學習生活化,學生更能帶著笑容進行有效的學習。

分享:
:::

焦點話題

轉動有效教學的齒輪
每個孩子都是教室裡的主角
參與本市英語精緻教學實踐有效教學
讓課室學習持續發「效」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