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每個孩子都是教室裡的主角

南屯區惠文國小李婉榕老師 09/20/2016 1272 點閱

        「帶好每一個學生」是句多麼響亮的口號,也是所有老師們心中殷切的盼望,但是翻開學生名冊,總有那麼幾個讓老師很想努力教好,卻不見起色的小小遺憾。

        孩子的天資與成長環境有別,有些孩子理解力較弱,有的記憶較慢,有的孩子則是缺乏家庭的支持與關注,長期對學業不感興趣;縱使老師不排名次,學生之間還是非常清楚誰的成績好,誰又是學業成就長期落後的人。試過幾種方法希望協助落後的學生跟上進度,但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對這些孩子個別教學,直到他們學會,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於是,我嘗試透過「小組合作」讓「孩子互助學習」。

        在國語課中,以設計過的提問,取代老師單向講述,並以小組發表與個別發表穿插進行。過去的課堂中,每次發問,主動回答的總是固定的孩子,改以提問引導後,孩子必須自己找答案,原本習慣發表的孩子,依然能很快找到答案,但他們必須與其他組員討論、傾聽別人的意見,才能產生共識。在討論進行中,老師必須時時關注各組的狀況,避免各組的領頭羊太過強勢,「直接提供答案」,讓其他人失去了討論學習的機會。經由提問、討論、發表的過程,學生對課文的文意理解與延伸感受都更為深刻。

        數學課也可進行小組合作,一開始的「舊經驗連結」,老師布題後便交由小組討論,並在各組抽籤選人上臺解說。接下來新觀念、例題講解過後,一樣留時間,讓孩子在小組內互相複習,練習說出課本中題目的重要訊息,以及每個算式的意思;老師則到各組巡視,查看孩子是否能清楚講出重要概念,如果不能,又是哪裡卡住了?適時給予協助,讓一些過去數學不好,也不知道自己問題到底在哪裡的孩子,為了「討論」與「發表」,必須一而再、再而三詳閱課本的說明,並在同組夥伴的協助下,學習讀懂數學課本。

        除了課堂學習進行小組合作,在形成性評量時,也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讓孩子共同討論命題。有趣的是,孩子不愛考試,卻非常愛出題,即使是成績落後的孩子,在命題時也會積極的反覆翻找課本,想辦法要設計「厲害」的題目—而這正是老師重要的教學目標啊!

        小組合作中,學科能力弱的孩子,一定是被幫助者嗎?不!他們也許是很厲害的搶答者,也許因為有一雙巧手,讓小組的立體模型完美呈現;甚至因為豐富的幽默感,讓小組的發表獲得滿堂喝采!學生們在小組中除了課業學習,也在練習溝通、妥協、整合意見、解決問題,這些對孩子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透過老師用心的設計,小組中不同特質的孩子,都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在學習中找到樂趣與熱忱,成為教室中的「最佳主角」!

每個孩子都是教室裡的主角(圖片1)        每個孩子都是教室裡的主角(圖片2)

分享:
:::

焦點話題

轉動有效教學的齒輪
每個孩子都是教室裡的主角
參與本市英語精緻教學實踐有效教學
讓課室學習持續發「效」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