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寫在公民課之後

大安國中羅光智老師 11/08/2016 1122 點閱

      曾有民意代表於議事堂「不應將多元性別意識形態教材列入中小學課綱」,引發爭議。談到:性平教育應是教導孩子「尊重差異」、「建立友善性別環境」,但目前高中公民與社會課本,多家出版社版本都出現「異性戀霸權」、「恐同症」用語,指控社會對同志族群的歧視與迫害,這類意識形態「已構成1.7%少數人觀念霸凌98.3%多數人。」

寫在公民課之後(圖片1)   讓我想起,中秋節家裡飯後閒聊,大家庭中有個小男孩倏忽長大到國一了,身高175公分,五官立體明顯,算是個小帥哥。他的爸爸就提出了一個看法,他說到:「居然國一的公民課本有談到性別議題和同志的看法。太誇張了吧。怎麼可以教這個」我們大人問他的看法,大男孩覺得這只是課本的一個章節就算了。但他也順口說了他的青春的情事,大夥也七嘴八舌地聊天。他說:「班上有女生喜歡他,派出斥候來偵查。」但我不喜歡她。小孩的爸爸充滿霸氣的說:「我不太會拒絕別人,你叫大伯教你。」這時見過人生大風大浪的阿公說話了:「你就說歐,我知道了,其他的都不要說。」真是有智慧。大人又問道:你喜歡嗎?他回答:其實我喜歡另一個同學,我只跟一個人說過,然後全校就知道了。所有的大人一口同聲告訴他,劇情都是這樣演的。這個小子笑咪咪的上樓做他的事。

       把時間拉回故事的最初,課本中的性別教育法是來自於葉永鋕同學的生命太早殞落,我上課時特別去找了蔡依林的「不一樣又怎樣」的MV先播給學生看,讓學生看到另一種愛情的美麗和哀傷。再播放葉媽媽在事件過後,她親身的描述和努力。學生看完後,教室立刻充滿哀傷的氣氛,大家沉默不語。葉媽媽用純樸的鄉下口音說著孩子從小是怎麼被欺負,想像那個畫面,他是多麼無助,母親是多麼心疼。在校園許多陰暗的角落是老師看不到,也想不到有許多殘忍的情節上演著。更重要的是當學生不曾思考自己的一行一言,看是輕描淡寫,對當事人是不可承受之重。

寫在公民課之後(圖片2)

       馬修.李卡德的「僧侶與哲學家」這本書中父子可以對談生命意義,兩代的對話可以激盪出精彩的火花,生命的對話可以延伸到不同的場景。對比兩個孩子。當可以與父執輩展開對話,說出生活的點滴,成長可以不用無助,而有喜悅。但是當苦悶的、徬徨的成長已經找不到出口,誰可以陪伴迷途的候鳥尋找飛翔的方向或是在漆黑的夜晚留一盞光。更希望可以找到一齊翱翔的伴。對談不必然要有結論,學會在對等的談話中表達意見。然而生命的對話在課間也可以讓更多孩子接觸上述的故事,讓他們開始對一些議題(如性別議題)有所反思。學會公民社會中基礎素養的第一步:「尊重自我/尊重他人」。

 

引用文獻

自由時報(2016):「恐同症」入課綱是意識霸凌? 彰縣議員提案惹議。2016年10月4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845675

令人鼻酸!蔡依林《不一樣又怎樣》背後2真實故事曝光。取自http://star.ettoday.net/news/449007

「不一樣又怎樣」紀錄片-葉永鋕篇,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_M9ZId2QAY.

尚.方斯華.何維爾馬修.李卡德 (2012). 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  台北: 究竟出版社

分享:
:::

焦點話題

從公明願景談公民素養
有品和懿--公民素養在新平
寫在公民課之後
談公民素養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