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國小階段學生核心素養導向教學的理念認知之我見

南屯區南屯國小蘇哲賢校長 12/21/2016 1256 點閱

前言:從素養的認知談起

       網路漢典指出,「素養」二字在字義上表示經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或能力,係人平素之修養,且是有品味的修養,由此端之,談及培育素養時身為教育者理當思考其學習歷程與內涵、呈現時機與方式及品質水準,此即是教育存在之價值,亦惟教育能竟其功。

       就目前台灣實施之十二年國教言之,在其核心理念中即指出培養自發、互動與共好的「終身學習者」是其願景與目標,並期望學生透過教育歷程能夠成為具有「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等素養的「自主行動者」、擁有「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等底蘊的「溝通互動無礙者」、且具有「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等素養的「社會參與和諧者」。因此,就國小階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應有的認知,個人抒發己見如下:

 

一、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應結合其身心之發展:

       以臺灣十二年國教為例,各個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的學習皆有其所欲達成的目標,就國小階段而言,其目標為培養具備良好生活習慣、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及計畫與實作能力的「自主行動者」、具備聽說讀寫、科技資訊應用及藝術創作與欣賞的生活基本素養之「溝通互動無礙者」與具備個人生活道德知識暨是非判斷的能力、理解他人感受及關心本土與包容文化多元性的「參與社會和諧者」,端視其內涵,概以培養基礎素養為主,因此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與其身心發展之結合部分,個人認為「國小快樂玩興趣、國中確實學興趣、高中認真練興趣到大學快樂發展與發揮興趣」的學習理念,可以協助教學者釐清各階段學習的目標並掌握其教學暨學生之學習重點,以利圓滿地培養出真正的終身學習者。

 

二、育人以育德為先—認知、技能與情意教學比重隨學生成長而調整:

       學生核心素養的學習概以情意內涵的重視為主,其緣起於課程標準被誤導成唯智主義學習(認知學習取向)到九年一貫誤以認知與技能的能力取向為主之帶著走的能力之學習不足,再走向十二年國教(認知技能與情意的素養取向)之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基本上是認知、技能與情意等學習目標的轉向而已。個人有幸曾參訪臺中市南屯區之華德福實驗學校,覺其理念與核心素養有諸多關聯性,今以其教育理念為例,說明育人以育德之情意為先及認知、技能與情意比重的調整。

       華德福重視兒童「頭」、「心」、「手」的發展—「頭」代表人的思想,對應精神;「心」代表情感,對應心靈;「手」代表意志力,對應身體,其教育發展是由下而上進行,即配合兒童的發展階段:0至7歲,經由「身體」進行意志性的活動,認識外在物質世界;7至14歲,經由「心靈」進行各種感覺的活動,建立自己感情的世界;14歲至21歲,經由「精神」進行各種思想性的活動,以達統合身體與心靈部分之境界。從身體四肢意志力的訓練到心之情感的感受直至精神之思想,可以看出學習的最重要目標均以情意為標的。由手、心及頭對應技能、情意及認知與杜威做中學的理念,個人認為技能、情意與認知在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技能訓練意志與情意感受,在任何階段的教育都佔有最多比例的學習內容,認知的精神思想內容則依年齡逐漸擴增,其旨趣與華德福理念相通,此亦意味良善之認知學習需根基於情意素養的內化。

 

三、從學校願景出發之校本課程系統教學發展的概念:

       學校特色與校風,通常都是期待培養孩子具有在地文化與放眼世界的素養之課程內涵,而推展具有學校特色之課程,更是目前各校積極努力的目標與方針。又師者,學生之典範也,學生教育更是學校全體教育人員的職責,為能順利完成此一神聖使命,校長及全體教師心中應有「從學校願景出發之校本課程系統發展」的概念,做為學校課程實施之依據,而此一系統發展過程,個人認為要思考的內涵可分下列幾階段說明之:

(一)思維為什麼(why)要發展此校本課程:        從整合領域課程目標與學校願景到發展校本課程,應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建立核心價值,並由課發會集思廣益,建立共同參與機制,擬出具體措施與可行方案,如是校本課程才是符合學生需求,且有理念依據、措施周延明確,並有具體實施方案或活動落實之,最重要的是還要有共同參與機制,才能建立實施的共識,讓全體教師的教學均能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並踏實地實施與檢討改進,校本課程始能真正受益學生。

(二)思維有什麼措施(what)及該措施為什麼(why)可以落實校本課程:        例如為達成學校願景的核心價值,所思考的措施可包括落實領域課程、展現特色課程、活化學校活動、強化班級經營與活動、提供有能者菁英教育與協助落後者補救教育等內涵做起,而該階段所要思考的為什麼(why)由此著手之問題,端看這些措施是否真正能達成校本課程之願景目標而定之。

(三)思維如何(how)完成措施與為什麼(why)如此做:        一項良善的措施,必須有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或活動,才能順利圓滿完成此措施。因此,第三階段所要思考的是如何安排達成前項措施內涵之具體有效且有意義的方案或活動,並思維為什麼要如此做?真的能完成此措施嗎?

(四)思維學生學習評價的方法與修正改善之措施:        所謂「沒有省思檢討的計畫執行是盲的」,因此,培養核心素養之校本課程能否有效實施,若無有效的評價措施去了解學生學習情形,以及有效的修正改善之支持系統與資源,課程實施可能會陷入自我感覺良好的迷思中。

 

四、以表達與分享為學習最終目標之多元學習評價的概念:

       從學習成效的角度言之,能夠表達與分享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因此對於學生學習的評價應多元並以表達與分享為目標。不同的學習內涵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例如:語文學習的表達方式有口語的讀誦、讚頌、說話與吟唱、文字的書寫與意畫;健康與體育學習的肢體表達等等,其學習評價均以表達為依歸,而技能的表達過程中若能提升分享的品質,即可融入情意並展現氣質,有氣質的評價就能展現素養的成分,因此,對學生核心素養導向教學的學習評價是不可遺漏表達與分享二者之旨趣。

 

五、結語

       有智者如是云:「教育是心與心的傳遞」,子亦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因此,當我們論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導向教學時,到底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我們要傳遞給學生的核心素養又為何?前述兩位智者之話語實值得我們去思索;再者我們常說良好的教育需身教、言教、境教與制教兼顧始能竟其功,其精神內涵與功效亦離不開情意之心與心之傳遞的要旨,如是個人以為國小學生核心素養導向之教學,當以情意為中心,強化學生意志力、品德力、思考力、體格力、社會參與力、欣賞力、尊重力、表達力、分享力與創意力為依歸,並透過素養教育培養平素有品的氣質,此係個人認為身為教育工作者對於素養導向教學之理念應有的認知。

分享:
:::

焦點話題

從素養導向教學看美感教育之校園實踐
運動展體魄 健康活力多
從國語教學培養閱讀理解能力
國小階段學生核心素養導向教學的理念認知之我見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