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公開課實施成功的關鍵--專業回饋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丁一顧教授 02/02/2017 2942 點閱

一、教學觀察的意義

       教學是一件相當複雜的事,因而,不管教師教學年資有多久,總都有改善與成長的空間(Zepeda, 2016),Wood與Killian(1998)就指出,有效的教師專業成長應該是工作嵌入式(job-embedded),而教師同儕間所進行的教學觀察,其實就是一種工作嵌入式的學習,因為,課堂中實施教學觀察,並不需特別運用課後時間,即可進行學習與成長,而且也可立即將所學應用於課堂教學與改善。

二、教師專業成長的重點

       我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將於107學年度實施,其中,總綱中「柒、實施要點」之「教師專業發展」項目下就提及:「為持續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形塑同儕共學的教學文化,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年應在學校或社群整體規劃下,至少公開授課一次,並進行專業回饋。」(頁3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014),由此可知,實施公開授課,進行教學觀察並提供專業回饋應是下一波教師專業成長的重點。

三、專業回饋改善教學

       然而,教學觀察僅是一種手段,提供專業回饋並改善教學才是真正的目的。不過,何種專業回饋才對教師教學改善有所助益呢?相關研究指出,有意義的回饋應是溝通式回饋(communicative feedback)(Perkins, 2003)或省思式回饋(Cheliotes & Reilly, 2010),其目的在透過會談之提問與對話,引出對方的意見、推論與感受(Acheson & Gall, 1997),並進而促發對方省思或作決定(Costa & Garmston, 2002),以改善教與學。

       準此,本文乃從「教學改善」、「課程再建構」、「學生學習或成果」、以及「學習目標」等觀點出發(修改自Zepeda, 2016),並運用教練(coaching)提問技巧,說明教學觀察後專業回饋的內容,以提供各教育先進討論或實施「專業回饋」之參酌:

(一)教學改善觀點

       於教學觀察後,觀察者可藉由下述問題的提問與對話,藉提供教學者省思與專業回饋,藉以改善教學者之教學:1.這一堂課有哪些教學的優點或特色?2.這一堂課的教學有哪些待調整或改善之處?3.未來如果有機會再教一次,你會提出哪些策略來改善教學?

(二)課程再建構觀點

      於教學觀察後,觀察者可藉由下述問題的提問與對話,提供教學者省思與專業回饋,藉以供教學者於課程再建構時之參考:1. 這一堂課中的哪些教學目標有需要再作調整?2.這一堂課中的哪些課程內容有需要重新再調整?3.這一堂課中的哪些教學策略需要作改變?4.這一堂課中所使用的哪些教具教材需要作調整?

(三)學生學習或成果觀點

       於教學觀察後,觀察者可藉由下述問題的提問與對話,提供教學者省思與專業回饋,藉以供教學者於改善學生學習成效上之參考:1.當你看到學生學習或成果時,有哪些你覺得很有趣或感到驚奇的?2.學生的哪些學習或成果讓你獲得哪些學習?3.當你看到學生學習或成果時,你覺得自己的教學與評量需要作哪些改變?4.當你看到學生學習或成果時,未來你在班級教學會做哪些新的嘗試?

(四)學習目標觀點

       於教學觀察後,觀察者可藉由下述問題的提問與對話,提供教學者省思與專業回饋,藉以供教學者於改善學生學習目標上之參考:1.你從學生哪些學習結果發現學生已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呢?2.從學生哪些學習結果你發現學生學習未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呢?3.你覺得改變哪些教學策略可以讓學生這次的學習可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呢?4.對於未達到教學目標或一下子就達成教學目標的學生,未來教學時,你會設計哪些補救和加深加廣的教學活動呢?

 

參考書目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014)。

Acheson, K. A., & Gall, M. D. (1997). Techniques in the clinical supervision of  teachers: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applications.New York: Longman.

Cheliotes, L. G., & Reilly, M. F. (2010). Coaching conversations: Transforming your school one conversation at a time.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Costa, A. L., & Garmston, R. J. (2002). Cognitive coaching: A foundation for renaissance schools (2nd ed.). Norwood, MA: Christopher-Gordon.

Perkins, D. (2003).King Arthur ’ s round table : How collaborative conversations create smart organizations.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Wood, F. H., & Killian, J. E. (1998). Job-embedded learning makes the difference in school improvement.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19(1), 52-54.

Zepeda, S. J. (2016). Informal classroom observation: On the go. New York, NY: Routledge.

分享:
:::

教育領航

校長公開授課之我見
公開課實施成功的關鍵--專業回饋
讓教學觀察成為提升教師專業的焦點
打開教室 看見專業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