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打開教室 看見專業

國中教育科蔡瑞昌候用校長 01/23/2017 2185 點閱

       品質是教育的尊嚴,而教育之品質更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牽動著經濟與文化脈動。

       近年來,社會變動劇烈且快速,人口結構少子化與高齡化、族群互動多元化、知識傳遞資訊化、政治參與民主化、社會分配公義化、生態發展永續化及人際交流全球化等問題紛沓而至,使得學校教育面臨嚴峻挑戰,必須因應社會需求與時代潮流而與時俱進。鑒於此,教育部乃規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以期落實適性揚才之教育,培養具有終身學習力、社會關懷心及國際視野的現代優質國民。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實施要點中指出,教師是專業工作者,需持續專業發展以支持學生學習。實施內涵明示,「為持續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形塑同儕共學的教學文化,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年應在學校或社群整體規劃下,至少公開授課一次,並進行專業回饋」,且為家長與民間參與,期許「學校應定期邀請家長參與公開授課或其他課程與教學相關活動,引導家長關心班級及學校課程與教學之實踐,並能主動與家長正向的溝通互動,建立親師生共學的學校文化。」

       公開授課的推動,事實上有其核心價值與時代意義。首先,公開觀課是建立學習型組織的表現。美國學者彼得聖吉(Peter‧Senge)指出,一個能夠持續不斷學習的組織,能透過學習增強成員與組織的知識經驗,而強化組織變革與創新的能力。教師在教學現場,會因本位主義與侷限思考之故,易出現習而不察、積非成是等現象。因此,應進行團隊學習,以團隊為學習的基本單位,透過討論及對話協助教師拓廣視野。教師彼此從經驗中學習,以學校相互間的相輔相成關係,由線性的思考轉變為非線性的思考,由局部片段的短期思考轉變為長期整體動態的思考,進而自我超越,精益求精。

       其次,打開教室是實踐學習共同體的根本。日本教育大師佐藤學表示,教育是公共使命,社區、家長、學校與教師應有背負此使命及責任的專業。教師需敞開教室大門,使多元思考透過對話得以交流,使分立的人事物透過交流得以共利。更應全心通力合作,共同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學習,讓孩子在以人為本的氛圍情境中學習,獲致最大的學習效果。為減少教師之間的孤立感、激發教師自我反思及提高教師教學效能,教師間應建立夥伴關係。此關係將有利於關注學生學習品質、重視協同合作文化及聚焦分享教學結果的實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教學應該被視為是專業。」教師精進教學專業知能的方式很多,而公開觀課是直接而方便的模式。透過公開觀課將有助提升教學品質、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並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此外,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面臨的是一個變動不羈和發展迅速的社會,知識更新的週期勢必越來越短,因此教師專業進修成為一個連續且終身的過程,公開觀課即是簡單而有益的研習方式。

       面對此一教育議題,教育現場必然存在著疑慮與排斥。很多人將公開觀課和教學觀摩混為一談,其實兩者間是有明顯差異的。教師們視教學觀摩為畏途,因為要精心準備「教學」劇本,以提升觀眾「觀摩」掌聲。因此,教學觀摩無法呈現教學現場真實面,更無法在過程中成長。相對的,公開觀課應該是提供最真實的教學場域與活動,流露最自然的師生互動,目的不只確認教學而更確保學習。亦即在追求師生的卓越與成長。

       完整的公開觀課歷程乃是學習社群的表現,亦即具備以學習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採同儕合作方式、重視結果取向的特質。其運作包含共同備課、公開授課/觀課及共同議課等三部曲。

一、共同備課:課程實施前進行,主要在建構學生課程學習地圖。由授課教師針對授課班級提供學生學習背景資料,並對授課課程的教學安排、活動設計、觀課重點進行說明,協助觀課者了解教學的情境脈絡與教學目的。另,學生的備課亦是教學成敗的重要關鍵,授課教師須事前利用學習單或問題激發學生高層次思考能力的發展。

二、公開授課/觀課:課程實施中進行,主要在培養教師課程實踐能力。授課教師與觀課者的重點除了解授課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及引起學生動機外,更應聚焦於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雙方須建立互相協助而不干涉的夥伴關係,降低授課教師的焦慮感和得失心,並共同關注、觀察與記錄學生正向的學習行為,以追求有效學習的目的。

三、共同議課:課程實施後進行,主要在建立專業成長模式。觀課者應理性而具體的針對觀課的結果提出建議,主要的重點是學生的學習狀況,而不是對授課教師的教學批判。而授課教師與觀課者亦應以授課研究為路徑,追求有效教學的核心,共同分享、探討及解決對教學設計或教學行為所遭遇的疑問與困難,進而建立學校公開觀課實踐機制,促進團隊的成長與卓越。

        教育局彭富源局長指出,本是為因應公開觀課的實施,已透過研討會及研習等方式提前準備,並由輔導團成員優先進行。彭局長進一步表示,新竹師專畢業後,曾在小學教書兩年半,但投入公職後很久未再親上講台。因此,決定在今年上半年至國小進行數學科的公開授課。希望站在教師的角度,以同理心境體會教學現場公開觀課的需求及問題,並全力為教師解決與改善,讓政策更具實務性及人性化。

       相信,透過公開觀課的運作,教師更能審視自己教學過程之盲點,而精進教學的效能。也能在運作歷程中扮演合作夥伴,建立社群集體反思,彼此分享知識與經驗,以達成知識分享、經驗交換、資源共享、資訊互通與情感交流的目的,並促進專業成長之達成。因此,「公開觀課是為了改善(improve)教學,而不是為了證明(prove)優劣」。

分享:
:::

教育領航

校長公開授課之我見
公開課實施成功的關鍵--專業回饋
讓教學觀察成為提升教師專業的焦點
打開教室 看見專業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