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我不是臭狗狗》

西屯區上石國小陳香君老師 08/28/2017 1637 點閱

 

書名:《我不是臭狗狗》

文:于雯馨、塗欣宜

圖:趙子瑩、詹佩茹

出版發行:臺灣碧波關懷地球人文協會

出版日期:2016年9月

     繪本導讀的開始,先從封面解構標題的用意,書名《我不是臭狗狗》,其中的「臭」字與眾不同,必定有作者希望傳達的意涵,詢問孩子們這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孩子們表示是難聞的味道,引申其意,其實還有令人厭惡的意思。而究竟這本書想說的是什麼?孩子們馬上聯想到流浪狗,也表示兩種意思都有,因此這本書說的是流浪狗的心聲。

       繪本中描述了臺灣社會的現況,許多人因為幼犬的可愛或是流行風潮而養狗,長大了不再可愛或是嫌吵、嫌煩就遺棄了,流浪狗的產生是源自於人們的不負責任,而狗的原罪,竟只是因為牠誕生在這個世上!

       在狗的心裡一心一意的希望找到主人,因為牠忠誠,只記得主人的好,在路上漂泊,只為了尋找那熟悉的身影。在漂泊的過程中,穿梭在重重車陣、挨餓受凍、被人惡意虐待、飲食不潔等,都會增加死亡機率,狗兒也因為生命際遇而形成不同個性,有的仍信任人、會討好人,有的則對人冷漠,有的極為厭惡人類、防衛心及攻擊性很高。其下場少數運氣好的,會被好心人撿走、領養或由動物保育團體收養;多數的則自生自滅;還有另一小群則進入了收容所,等待十二夜的命運。

       人們總以為進入收容所可以解決流浪狗的問題,而事實上收容所並不是流浪狗的天堂,它是個殘酷的生命試煉所。裡面的環境狹小,用水柱沖洗身體是試煉的第一關,因為腸胃型病菌會經由水柱由地板噴濺至狗的五官進入身體,接著就是抵抗力作戰,撐得過的還有明天,撐不過的就一病不起。接下來的十二天若沒有人領養,便只好安樂死。

       從了解流浪狗的下場,降低人們慾念和提升責任感,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在理想中,讓每個生命皆能在適合的居所安身立命,但現行的法規、流浪貓犬數量龐大、人力不足,目前提倡TNVR(註)是折衷的辦法,讓和人類相處沒有問題的流浪犬貓不再發情、不過度繁殖,可以繼續在原地生存,等待時間自然凋零。

       除了TNVR,期望想養狗的人們能思考是否能真心待牠到老再畜養,也該評估自家的環境與照顧能力,「愛牠,請不要棄養牠。」、「以領養代替購買」,希望每個生命都能被好好的對待。

       在得知碧波協會「邀教案送書箱」的活動以後,因為幾年前曾經帶學生去看過流浪狗記錄片「十二夜」,想將心中感觸傳達給孩子們,於是便接下這個教學活動。讓小朋友自行閱讀《我不是臭狗狗》繪本後,再透過幾小段影片討論流浪狗的來源、處境及應對方法,最重要的是經由這樣的討論,真心感受到孩子們單純、愛動物的心被啟發了。

【註】T:誘捕、N:結紮、V:施打疫苗、R:原地放養

《我不是臭狗狗》(圖片1)    《我不是臭狗狗》(圖片2)

《我不是臭狗狗》(圖片3)

  

分享:
:::

書香共聞

《小奈奈的好好吃蔬菜飯》
《我不是臭狗狗》
《飢餓遊戲》
《現代教育思潮--翻轉教育》
回頁面頂端